【趨勢十問】移動網路新媒體


workface taipei



【趨勢十問】移動網路新媒體

我們很高興能在今晚例會之前,搶先邀請到移動網路新媒體Knowing的執行長,楊方儒先生進行線上十問。

楊執行長背景介紹
一個歷經過兩岸三地全職財經環境險惡的媒體人,一個擁有上市公司內部創業經驗的管理人,一個從bbs到buzzfeed都瞭若指掌的科技人。他現在正在想做的事情,不僅創新,也是充滿挑戰,讓我們先來透過十問來認識他,了解他在想什麼?

〖十問之一〗

Coco: 你當了10年橫跨兩岸三地全職的資深媒體人後,選擇回到台灣創業,做移動網路新媒體,帶領新世代年輕人衝刺,你的初心與願景藍圖是什麼?
 
方儒 : 最近我跟很多朋友一直討論APP與移動互聯網前景,深入來說,是媒體載具的典範轉移。我創業以來的心得是,好比1988報禁開放、1992有線電視開放,2000年走進web時代,這些都改變了台灣媒體市場。
 
Coco: 這是全世界都在走的主流嗎?
 
方儒 : 是的,傳統媒體從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都是媒體載具的轉移,也就是我們講「科技決定論」,載具會改變人們使用媒體的習慣。 所以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徹底顛覆我們每天24小時的生活了。大家可以回想10年前、20年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生活樣貌有什麼差別,我認為手機反而回到了「大眾」的時代,多數人在用少數的幾個APP。 以台灣來說,facebook 與Line就統治了你我每天的社交與通訊生活,所以過去我做雜誌,要做小眾、精眾的概念,反而不完全適合在手機時代了。 風口上的豬,這是一句老話,但是新時代與新產業的列車來臨,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搭上!
 
Coco : 是的,一早就是從社群中進行社交與通訊,24小時離不開的手機,這是大眾過的生活。你用APP來帶領一種新創新,這是一種很好的概念。 願景是希望達到什麼呢?
 
方儒: Knowing希望每一位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隨時隨地在有新聞與資訊需求時,在手機桌面上打開Knowing新聞App。也就是Knowing希望成為「2300萬人新聞資訊移動入口」!
 
Coco : 很具有挑戰的目標。
 
方儒: 我們相信科技創造的價值,會讓你我生活更美好。透過手機載具來獲得新聞資訊,毋庸置疑,已經是剛性需求了。透過Knowing,我們希望讓每一篇好文章,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被更多的人所看到!
 

〖十問之二〗

Coco : 在今年四月份,你曾經於訪談中提到「台灣媒體需要整頓,年輕人只是缺乏舞台」(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010) 如何用一己之力,去做出不一樣的事情? 你做了什麼事? 對年輕世代帶來翻轉的影響力。
 
方儒 : 傳統媒體的記者與編輯團隊,都是越資深越好,但是現在年輕人都不看報紙、不看雜誌、甚至很多人都不看電視了,這些媒體已經沒有辦法「接觸」到年輕人了。所以我們現在的編輯團隊,都是年輕人,甚至是今年剛剛畢業的。畢竟年輕人,才知道年輕人想看什麼!年輕人寫出的觀點,也更接觸得到年輕人。很多年輕人進了傳統媒體,一篇文章一改再改,只為去迎合「高齡」讀者的需求,這是會精神分裂的,所以我們讓年輕編輯是可以直接面對讀者,沒有太多守門與審查的過程,這是傳統媒體不能做也不敢做的。
 
Coco: 年輕人有它們的想法,但若不得其法,還是需要有人帶入,所以你用的方法是透過Flying-V,募資平台來找年輕人當主編? 很讓人訝異啊!
 
Tifi : 據我目前瞭解Knowing的內容基本上是編輯團隊產生,再以其他新聞平台做為延伸閱讀(若有理解上錯誤請指證),請問在內容的觀點上是否會比較主觀?在速度上是否不會像一般的新聞媒體較為即時?
方儒 : 是的,我們是「策展」的作法。取材自即時新聞,加上年輕人的觀點與看法。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有定是有強烈的觀點的,也可以說是「非常主觀」。反過來說,一篇文章很難達到「完全客觀」的標準,特別是台灣媒體目前都有強烈的報老闆立場。
 
Tifi :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目前24歲(希望還符合年輕人的標準),主要看新聞的主體為feedly(訂閱頻道),蘋果日報app及WeChat內的官方帳號。
 
潘奕彰: 蘋果日報App及微信官方帳號也是我每天多次必讀。
 
方儒: 我今晚會分享的是,目前台灣前三十大app(下載規模與DAU使用率)中,只有蘋果日報一個是屬於「內容」領域的。包括apple正推出的news app,新聞聚合app也在各市場非常發達。
 
Coco : 好的, 期待今晚上可以針對這部分為大家解惑。
 
潘奕彰 : newslens 是我朋友創辦的,所以有時候也會看,其實看FB時就可以看到朋友分享各種媒體。
 
Coco : 現在真的是太多了,所以變成當有一個新的出來,他必須要教育大家,重建起新觀念。
 
方儒 : 是的,所以反過來說,臉書、YouTube現在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也就是渠道的價值。
 
 

〖十問之三〗

Tifi : 因目前大家手機下載的app次數可能多,但一般使用的仍在少數(六個內),請問吸引大家下載或使用knowing的優勢在於?
 
方儒: 是的,我們每天使用的APP其實很有限,大概就是五、六個之多。LINE 解決通話與簡訊需求,Facebook是規模最大的的社交平台,Google Maps處理了出行問題、KKBOX是聽音樂的首選………Knowing要做的不是分眾與精眾內容,而是個性化與興趣化內容。現在已經有超過二十家媒體與knowing合作,透過Knowing全台獨家的推薦系統,我們可以把更精準所需的新聞與資訊,優先推送給您。這是Big Data的趨勢,在台灣首度運用在內容型態APP上。
 
潘奕彰: 大多都是聽到朋友介紹就下載,不然就是當下有需求,但往往要看實用性,超過七成用不到三個月。不過 媒體國際化及個人化的竄起,強勢文化的國家,例如:美、日、歐會更加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以後媒體會更加 個人化、即時化、國際化。
 
方儒: 是的,我去年在蘋果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也就是當時有學者主張「文化免議」,來保護本土文化市場。但是誰有可能叫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滾回美國去?特別大家現在都在網上看韓劇、大陸綜藝,根本無從管制起。
 
潘奕彰:因為開放程度及政府支持,歐美日的言論反而會越加強勢。贊成!威漫這幾年賺翻了,美國電影讓人不得不走到電影院看。
 
方儒 : 誰敢叫美國隊長滾回去 , 去年在蘋果日報發表的文章,請各位參考
http://goo.gl/JJWrfr
 
 

〖十問之四〗

從想創業到真正把移動媒體APP推出上線,APP下載量的問題你怎麼看?
 
Tifi :您好,因為我自己也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瞭解現在一般人對於app的下載及使用較不活躍,單獨下載app的使用率也不高,做app真正有在賺錢的不到1%…..
 
潘奕彰 : app產出率超高⋯⋯⋯⋯存活率平均17天
 
方儒:是的。所以knowing是internet product+media,從media的角度來看,app是新的渠道來臨,也就會對應到後續的廣告與business model。
 
Tifi : 謝謝,我個人很期待貴公司的產品[愉快]
 
 

〖十問之五〗

Coco : 新媒體的生態圈包括哪些key players?
 
方儒 : 最近香港的端傳媒受到兩岸三地高度關注,大陸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好奇心日報、微在,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反過來說,台灣新媒體的嘗試還是太少,希望有更多玩家加入市場。
 

〖十問之六〗

Tifi : 那想瞭解一下Knowing的商業模式是採以往的廣告方式還是有新的Business model?
 
方儒 : 初期主要就是廣告模式,其實媒體還是廣告模式。目前移動廣告的成長非常大,大家可以比較一下蘋果日報APP今年與去年廣告數目就可以發現。最近大家都在罵全螢幕的蓋台廣告,我們認為移動廣告應該有更好的做法
 

〖十問之七〗

Coco : 你覺得彭博商業周刊繁體版APP是一個成功的產品嗎?
 
方儒 : 我認為初期是成功的,在港台都有一定的下載規模,上線半年並獲得蘋果Best of 2013大獎。但我先前服務的公司,後期在港台的投入不大,導致目前這個產品後續成長有限。
 
Coco : 彭博APP是如何獲利?
 
方儒 : 目前應該也不算賺錢……比如在台灣沒有接廣告進來,投入不夠
 
Coco:要走在前端,除了技術、人才、有個成形的business model,還要有很強的心臟(苦笑XD)。
 
方儒 : 是的,最近創業的狀態是每分每秒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等待解決,每天每週都有太多不可預知的事情會發生。
 

〖十問之八〗

Coco : 你在過往哪一段工作經歷中是離「最具有影響力的媒體」最為接近? 那樣的工作是何種感覺? 團隊或領導者需要具備哪些才能?請問軟性的管理議題。
 
方儒 : 其實我在學生時代,在中國時報實習時,就發現當年報紙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因為多數人只能接觸少數媒體,大家可以回憶老三台或兩大報的時代。Leadership這個字我不用多做解釋,但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是容易的。我自己也還在學習!
 
Coco : 那個年代我也經歷過。雖然少數媒體,但真的很受人關注,總編輯也很有份量與膽量。
 
方儒 : 透露我們的年齡了哈~
 
Coco: 你的經歷,會對台灣下一代年輕人帶來很大的衝擊與學習 ~
 
方儒 : 是的,希望晚上可以跟大家多分享!多交流!
 
 

〖十問之九〗

Coco : 以前當總編輯,責任很大耶,現在的年輕人如何呢?

方儒 : 台灣年輕人確實比較晚熟,但我覺得確實是有潛力與能力的,但是也要然她們提早上戰場磨練
 
 

〖十問之十〗

Coco : 在2008年你曾出了一本書 : 遇見科技新未來,現在2015年你開啟了另一種層次的台灣製造,科技帶來新未來,請給年輕世代創業家一些建議。
 
方儒 : 沒事不要創業(開玩笑XD),以前是幫人打工,中高階主管的壓力其實不小,但現在自己創業壓力更大。每天睜開眼睛都是挑戰!剛剛tifi問的非常好,台灣投入APP製作的公司與團隊,多半面臨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下載量。一個精心打造的APP,或許真的能夠符合某一小眾市場的需求,但沒有下載規模,後續的廣告與商業模式也就難以為繼。
 
Coco : 這是無形壓力。但好像又是一種成就感的實現。
 
方儒 : 這些問題我們團隊在創業前就都有思考過,現在就是在跨越這些關卡的路途上。
 
Coco : 只要是具備某種程度的影響力,後續會帶來的契機也會更多。
 
方儒 : 是的,希望跟年輕人一起突圍!
 
Tifi: 但我個人一個小小建議,各產品跟品牌皆是以各種定位提供社會價值,不管是以新世代或是傳統的觀點,若是稱為『年輕人』的想法、『年輕人』的做事方式,會有點區隔彼此,其實我個人認為年齡不完全是個分界點,若是同樣擁有創新的idea,大家都是年輕人~[愉快]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