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青見。大稻埕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青見。大稻埕

紀錄:珈言

前言

在地,一群人生活的日常文化。

大稻埕,台北城外的繁華之地。因茶葉、樟腦而發跡於 1850 年的歷史舞台,在日治時期也憑藉布料、中藥及南北雜貨而屹立不搖;近年來,更因為老屋活化、文化創意及在地創業等讓一片曬穀場轉變成文青幻夢。

但所有說不盡的故事,都會因為全球商業而改變。無關日常的工業咖啡店、無法日常的仿古餐廳及水漲船高的房租條件等,再次復興的大稻埕正因一場場絢爛的煙火而一步一步地遺忘光榮。

講者介紹       

吳孟寰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組長

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理事公關

根本不是大稻埕出生,學英文學到年貨大街,做廟務做到街頭巷尾,員工福利就是好姻緣,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力量,春夏秋冬來大稻埕。

分享內容(以下以孟寰為第一人稱為記錄)

哈囉大家好!我是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組長,孟寰!大家看這次的講題有沒有一點疑惑,海報上面的青見是什麼意思?其實是靓啦!香港話的好漂亮、發光的感覺。

大稻埕,一個陪著台北城成長的芳名!

俗話說:「先顧腹肚再顧佛祖!」。早期,大稻埕是沒有廟宇的,只有一家糕點店家中供奉著城隍爺,大家去他家買餅時,才可以拜城隍爺;雖然,這間糕點店已經沒有營業了,但這卻是大稻埕的歷史記憶,所以,我們將當時製餅的模子保留下來,讓城隍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

而說到大稻埕,想要跟大家分享五月十三人看人。這個故事源自 1937 年 05 月 13 日,日治時期最後一次城隍繞境。當時,日本人怕聚眾滋事,不准台灣人繞境活動,後來發生一場瘟疫,人民向日本政府提議恢復繞境把髒東西趕走,於是,日本人才答應恢復遶境活動,濁水溪以北恢復大稻埕城隍爺繞境,以南恢復北港朝天宮遶境,人潮就像現在的跨年一樣多,當時日本人為了方便管制因此將繞境全部集中在 05 月 13 日,而之所以想跟大家介紹這個故事,是因為想跟大家去提醒,很多歷史故事都是我們的文化,當我們活在文化裡的時候,我們可以花更多時候了解這些跟我們息息相關的記憶。

接下來,跟大家來分享之前霞海城隍廟的新創儀式——城隍老爺搭龍舟。我們之前在端午節時舉辦龍舟比賽,後來因故停掉,但我們希望划龍舟比賽可以持續,因此我們就捐了一艘龍舟,支持龍舟活動可以持續下去,但城隍老爺都沒有搭過,於是我們就帶城隍老爺搭龍船,久而就知變成我們現在一直在做的儀式,而我們最終想做的事情是淡水河可以更乾淨,河道上可以發展藍色公路的船、進行水上活動,讓大稻埕更熱鬧!

大稻埕、迪化街從來沒有離開商業

同時;大稻埕、迪化街從來沒脫離過商業,他就是一個商業場,這是不可否認的!從 1996 年,大稻埕把遺跡保留下來便發展成年貨大街,大家把自己的東西推出來賣,直到現在,大家去逛迪化街時騎樓很壅擠,於是這就變成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之一,因此每個禮拜天實行徒步街區,經過許多禮拜的推行、試辦以及收集許多意見,正式成立大稻埕徒步街,歡迎大家不只過年,也能夠持續來逛逛感受熱鬧的氣氛。相對於艋舺,大稻埕不會排外,現在的大稻埕和八十年前、一百年前的大稻埕其實是一樣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以一個不是在大稻埕長大的人來看,大稻埕好像走了一個循環,這非常有趣,我從來不覺得迪化街、大稻埕沒落過。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而現在,在地人也願意出力,讓事情開始改變。以年貨大街為例,今年我們和里民們配合台北燈節,把眾神用在天空上面圍爐,把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諺語呈現出來;另外,我們將大稻埕分成四個季節做活動,春天戲春大稻埕、夏天是城隍文化節及大稻埕情人日、秋天則是秋穫季,豐收感恩謝平安。其中,有個較特別的活動叫居民劇場,我們用戲劇、搞笑、諷刺的方式回饋居民,我們收錄很多有趣的事情並在永樂廣場表演,我們在 2018 年 10 月將在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做個更細緻的演出,主題放在渡海來台這件事情,透過活動告訴大家我們的先人都是渡海來台,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我們是海上的島民,不是只有達悟族,我們是跟海息息相關的,我們本身就要和海有連結,我們的活動內含很多意義,有城隍爺坐船來台、護城河加上飛龍船.等許多元素,最後,大稻埕發展協會持續經營五年了,越來越多人參與我們,也結合不停的新夥伴、新元素,讓更多知道、認識大稻埕,很開心看到越來越多人認識大稻埕,謝謝大家關注大稻埕的議題,我們會更加努力,為大稻埕盡一份心力,謝謝大家!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