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美麗鄉村兩岸系統融合創新模式
記錄:Moon、攝影:Josh Yen
前言
台灣共有368個鄉村,大陸共有60萬個鄉村;在同源文化,環境相異的兩岸,借鏡臺灣經歷了30多年鄉村探索之路,由淺入深分為環境、產業、文化三個層面,形成了紮實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兩岸鄉村不是競爭,而是異合求新」希望兩岸透過系統性的合作,共同培訓、研發、孵化、加速、實驗、推廣,建立平台,通過智慧聯網和基金注入資本,聚合共同的鄉村夢想和使命,相信將會具有無限想像的潛力空間。
WorkFace Taipei 第14群組:美學/藝術與建築,邀請到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及建築師-陳哲郎,分享他多年往來兩岸的觀察與見解,以及他心中對兩岸鄉村合作的藍圖。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前來交流!
講者簡介
陳哲郎 Chuck Chen
智慧城市暨物聯網產業聯盟SIG發起人
TAIWAN+智慧城市品牌聯盟-發起人
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智慧健康城總規劃師
全球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董事
台灣福德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亞太養老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
台灣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建築師
大原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合夥董事
廈門兩岸產業搭橋中心-中心主任
台灣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
*台灣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
所成立於 1978 年為合夥制事務所,三十多年經由設計的優越性以及大量不同類型個案所累積的經驗,使得事務所能滿足在整體規劃、設計及監造等各個領域的任何挑戰。
以藝術與科技為創作的基石,以東方文化為主軸,結合生態理念與現代科技,提供高創意性、高整合性、高技術性的建築設計服務,以創造人類優質生活環境,並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與員工共同成長,成為領導東方現代建築發展的國際專業團隊。
*原創新院-「未來創新生活智庫平台」
體認到未來兩岸將從世界科技產業鏈關鍵製造商的角色,創新轉型成為全球華人智慧生活解決方案提供商,於是我們整合推動台灣不同產業團隊間的跨界融合,同時結合互聯網、物聯網及傳統產業,發展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原創新院匯集各方菁英團隊合作,創造出三大整合平台:現代農業創新平台、智慧健康產業平台、文化創意產業平台,期望以新的思維及運作,創造出兩岸全新產業融合品牌,行銷世界,感動人心 !
分享內容
我是一個從建築師、規劃設計師到現在的頂層設計師!台灣比較不了解什麼是頂層設計師,(一般大陸人知道何謂頂層設計師)什麼是頂層設計師?第一要知道結構性議題,就是要有宏觀的戰略思維,知道怎麼做系統、了解核心。第二是要知道如何整個輸出系統工程。
今天主要談的是輸出台灣品牌,台灣是外貿國家,台灣有幾個優勢很強,文創、健康、農業、科技、美麗鄉村,台灣在很多地方都是世界第一,企業都很小但是很多企業都是主要提供component零件,講好聽一點是小企業成為一個生態圈,說不好聽就是大家都生產component零件,台灣企業品牌放到全世界來看起來都太小,台灣品牌應該就是產業品牌,產業品牌就是產業群聚!
台灣85%都是中小企業,雖然到處都是工業區產業群聚,但跨界創新一點都不容易,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董事長都覺得自己很強,跨界已經很難更不要說創新!但如果有龐大的利益可以分配,不用攀親帶故,群聚共享跨界創新化零為整可以整廠輸出,就是XXX解決方案,價值大家共享,要有核心企業趨動生態圈,其中有大公司、小公司,有時反而是青創最重要。
台灣品牌就是產業品牌,組成聯合艦隊輸出,解決方案就是服務+軟件+硬件,我們在中國二十幾年所得到的經驗,台灣有三大優勢產業:健康、農業、科技smart City、美麗鄉村,健康、農業、科技smart City這三個輸出中國都不是輸出產業,要輸出的是台灣智慧城市而不是台灣智慧交通。世界歐美各國到中國做生意都是提供Solution,不是提供零件!歐美廠商提供Solution做上游所以他們有錢,而他們的下游供應商則遍及全世界!
台灣的大健康城模式,已經有很多的案子,跟全世界比很有優勢,大陸14億人口沒有這個產業,他們開了很多醫院都可是都沒有愛,台灣醫院是華人第一,愛的產業、人的產業、軟實力產業,獨霸14億人的產業。台灣軟硬兼施有名的是IOT,物聯網要跟服務結合在一起,是一個生態圈,硬體加軟體一起輸出,六產連動的產業,健康產業是從農業到生技等等六產連動的產業,台灣最強的就是愛的產業、服務的產業,透過ICT,大陸有有10萬億資金要做建康產業,全世界也都在追這個10萬億資金,現在的台灣已經不能用當年提皮箱的方法去追那個錢,只有用生態圈輸出,用服務去教他們(像台灣的彰基、慈濟、預防醫學)。大健康城生態圈輸出三部曲:一、產品,二、強大平台,三、精準對接,所有的政策資源都從北京開始所以要從北京進入,馬來西亞就要與集團對接。
今天的重點是美麗鄉村,大陸現在年輕人美麗鄉村建築設計都很漂亮,台灣年輕人可能都比不上,所以我們發起海峽鄉創聯盟,要創造一個舞台讓兩岸年輕人共享。台灣有368個鄉鎮,大陸有4萬鄉鎮60萬個鄉村,以台灣的美麗鄉村整理成一個解決方案,把台灣30年來的服務+軟件+硬件的智慧(民宿/文創/一鄉一特產計畫(註1)),以航空母艦的方式大平台帶小平台以組織方式輸出。
台灣的美麗鄉村解決方案共有三層:
表層結構:環境營造系統鄉村產業振與空間、生態、硬體建設(如宜蘭冬山河是從政府政策到整體發展)。
中層結構:六產業聯動系統鄉村產業孵化器從農業到生技等等六大產業。
深層結構:文化再生系統解決方案總體營造SOP串聯當地核心產業、鎮民、青創、微創、大學生構成生態圈成為善循環(如:社會企業「小鎮文創」(註2))。
美麗鄉村驅動引擎先集中在特色小鎮,以特色小鎮為核心再鎮村聯動周圍小村,以新農民產生新農業帶動新農村,解決方程式是:原於文化、形於產業、用於生活成為特色小鎮,以生態+生活+生產的三生合一方式成為特色小鎮。
台灣這麼好的經驗,設立平台透過創投基金有智慧、有機制就可以一次複制十個、百個輸出,目前頂層設計師做的是把兩岸系統性融合的機制建立起來,兩岸融合大工程目前由海峽雲村平台成為兩岸對接渠道做精準對接,這個兩岸共建大工程六個推行方程式:共同培訓、共同研發、共同孵化、共同加速、共同實驗、共同推廣,大家變成是合夥關係,將來會有駐村建築師、村長、副村長、會有培訓學院,一個生態系產生後就會更多人及股權資金願意投入(香港和大陸的資金)。
現在互聯網時代到處都可鏈結,重要的是人的智慧,人在那裏並不重要,先改善農民生活改造村莊後才是養生、養老、文創、民宿、渡假村…等,台灣的團隊就是一個平台!
美麗鄉村是一個夢!現在正好搭上反全球化浪潮,著重在地資源在地生產,這是一個力量讓所有資源向下回到在地,美麗鄉村不再只是夢想,這是全世界的第二個商機,西進和南向同樣重要!我比較全世界多個國家,台灣的美麗鄉村經過多年的整合,現在成為一個平台真的是獨步全世界,可以讓台灣發光發熱!
註1:一鄉一特產計畫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近年來致力於推動一鄉一特產計畫 (OTOP ‧ One Town One Product) ,讓各鄉鎮能在自身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進而平衡城鄉差距,均衡各地發展,促進觀光產業。https://www.otop.tw/otop/about_otop
註2:小鎮文創
何培鈞從一棟廢棄老宅翻新成民宿「天空的院子」,延伸到活絡一個社區,更用文化創意產業復興一個小鎮。摘錄天下雜誌512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5456#sthash.YOIc40MT.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