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一萬個小時的人生哲學
記錄:花璿雅、攝影:Wei-Yih Tao
前言
一項嗜好,重覆一萬個小時的練習,終究能成為一項技藝!
江育誠,曾任職嘉裕西服總經理兼裕隆籃球隊領隊,以及吳舜文新聞基金會秘書長。他喜歡談論生活,致力追求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努力擠出時間尋找生活中的樂趣,並且豐富人生。
求學時哲學老師教導「把嗜好當作人生志業經營」的一席話影響他很深。他也體會到一萬個小時的人生哲學帶給他的樂趣,遠勝於這輩子所賺到的財富。他除了是古董鐘及古董勳章與紀念章的收藏家,同時也熱衷於一百對昆蟲的拍攝;50歲開始學習油畫,希望透過油畫訓練,得以從表象藝術欣賞角度進入更深層的理解,提昇自身能力並與繪畫大師們產生更高的共鳴!
WorkFace Taipei 第14群組:美學/藝術與建築,邀請到人文收藏家江育誠,分享他如何以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將嗜好成就一項技藝的人生哲學。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來聆聽,或許對人生有不同的啟發!
講者簡介
江育誠
目前任職:
外貿協會董事
曾任職:
裕隆汽車總經理室主任兼發言人
裕隆集團總管理處投資組
台元紡織總經理室主任
嘉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針織公會常務理事
紡拓會董事
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秘書長
分享內容
江育誠先生是一個自學成才的人文收藏家,收藏古董鐘並奇蹟式賦予它們新生命,讓它們再度滴答地走動;同時也熱衷於昆蟲的拍攝,透過鏡頭探索生命的奧秘;50多歲開始學習油畫,以藝術的角度更深層地認識世界,今天江先生由學習繪畫的過程,分享他一萬個小時的人生哲學。
江先生定義他的一萬小時為每一天運用2小時的時間學習,憑藉著意志力,十幾年後便會累績超過一萬個小時,不斷的反覆練習一項幾乎無基礎的新技巧,其中不乏面對各種的困難,但是要給自己實驗、犯錯的機會,其中也獲得無法比擬的快樂。明明可以靠工作上的成就,卻偏偏要用繪畫展現自我,喜歡挑戰,顛覆眾人對世界的認知。
江育誠先生成長於嘉義農村,自小家境不好,當小學接觸繪畫後,便深深著迷,就像一股暖流流向他的心中,再經由血液流竄全身。即便明白對藝術的喜愛,因為生活壓力,隨當時政府推廣的機械工程專業課目中升學,接連的職業與生活都朝著相關領域發展,而身為多年的專業經理人,長年多在建築自己的事業在50多歲時,他毅然決然要為自己的志業跨出第一步。
2005年一開始習畫時,以臨摹大師們的作品自學,在其外甥的程式上發現原來自己的作品已經有相當準確的構圖;在第850小時,坐進師大的教室,成為最年長的學生,熱情卻不亞於教室內任何人。為了精進人像的描摹,從繪石膏像開始漫長的鍛鍊,專注、有紀律地嘗試每隔五度、仰俯視角、光線陰暗等等的練習,期間多虧朋友親人間陪伴,給予相當多的回饋與激勵,才更堅信自己一步步往前。
即使經歷長時間的練習,成效卻不如預期,第1320小時,進入雙橋畫室,不畏懼他人眼光立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剛開始的每幅畫作花費3個月的時間磨練技巧,也磨練心志,細細雕琢每個細節;到文山社區大學裡學習速寫,嘗試不同繪畫方式,不同的畫法呈現的不同趣味。
剛開始學習繪畫時,肩負著嘉裕西服總經理、裕隆籃球隊領隊、吳舜文新聞基金會執行長,這些工作就已經壓得喘不過氣,只能犧牲在畫室的時間;不過到了55歲那年,他克服萬難,將繪畫列在最優先的地位,用大量的時間鑽研,了解人體結構、骨骼、肌肉、筋脈的位子,因此作品才能臨摹得生動,散發出美感與感動;返璞歸真打通其任督二脈,堅持從練習畫幾何中更熟悉藝術本質,亮部暗部的表現更加周全;如破蛹而出,鼓起勇氣到戶外寫生,為自己的能力做肯定。
不斷練習、不斷摸索多樣繪畫學派,及不同的藝術性格,創造出豐富的視覺影像,尤其崇拜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的貢獻,承接起古典畫派到立體派與抽象派,深信顏色是客觀的,而造型卻容易被檢驗。繪畫帶給江育誠先生的最大資產之一是,無需翻譯就能以藝術角度思考,如語言一般透過畫作與畫家”溝通”;另一項資產則是藝術為生活周遭帶來更多喜悅,以畫作向朋友祝賀,也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相互學習;在自己住宅籌辦教學,希望藉此能感染周遭友人對學習的熱誠;並將自己畫作拍賣,貢獻一份心力,堅信只要這份正向的力量能影響社會上任何一人,都值得去賣力。
這人生志業的漫長鍛鍊期成就內心的富足,江育誠先生期許能創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留心生活周遭的事物,將會帶給你許多靈感,一幅圖畫勝過千言萬語,用線條、幾何、色彩的分享這世界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