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魚博士的養殖人生
講者:蓋玉軒、紀錄:陳怡彣
創業家應具備有科學家精神的創業家,成為管理學中的T型人才
【前言導讀】
海鮮食物的三大來源:養殖、捕撈與進口,每種都得來不易,養殖業尤其是看天吃飯的産業。蓋玉軒博士,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博士,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學習養殖,畢業後更親身投入養殖,自産自銷學習批發零售,進而去指導別人的養殖場。對他而言,養殖産業的興衰與養殖過程累積的人生經驗,成就了他的養殖人生。
蓋博士投入許多的心力在石斑魚養殖的學術與產業中,更有水產飼料廠、魚苗繁殖場及水產試驗所等的工作經驗,是一位全方面的水產養殖專家。演講的內容會完整的介紹投入養殖業的門檻以及不為人知的祕密。
蓋博士在求學期間深切的了解產、官、學之間的失衡情形,在這種情境下毅然決然投入高風險的養殖產業中,期間經歷了與朋友自行創立養殖場,再來擔任「臺灣蝦」、「海鮮小當家」、「好東西購物網」的技術長,實際參與公司化經營、海鮮行銷及海鮮教育。
全世界正在進行「食物的革命」,消費者開始重視「食安、無毒、永續漁業」等議題,蓋博士希望藉由「海鮮食物教育及體驗活動」,教導消費者關於海鮮的正確知識及海鮮飲食文化,讓消費者更了解餐桌上的海鮮。
【講者簡介】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 碩、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 學士
經歷:
1.與台南水試所水產種苗團隊合作計畫「優質石斑魚種苗量產技術研發」。
2.與東港水試所及龍佃海洋生技公司合作種魚疫苗施打並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3.與家畜衛生防治所及佳里養殖戶合作神經壞死症病毒疫苗開發並發表疫苗製程專利(I317637)。
4.服役期間於國合會多明尼加農技團服務,推廣吳郭魚與泰國鯰繁養殖。
5.博士畢業後與朋友投入產業開設養殖場,以生產龍膽石斑成魚、龍虎斑吋苗以及白蝦、九孔之養殖事業。
6.海鮮小當家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宜蘭養殖場及廈門翔安養殖場之技術長。
7.現任好東西購物網之技術長。
【例會實錄】
學生時期做了很多疫苗相關研究與石斑魚培育,更在多明尼加外交替代役,推廣吳郭魚養殖(水質處理、疾病監控等等…)畢業後和朋友一起經營養殖場,更深刻的知道不能用工廠經營(無生命)角度去思考經營生物(有生命)。大家都知道臺灣的石斑魚品質保證外銷全球,蓋博士更是臺灣石斑魚界首屈一指的專家,龍虎斑是近年廣被養殖戶所接受的新品種,在蓋博士有一個理想「期待有一天石斑魚可以零用藥、並廣為大眾所食用」。
蓋博士走訪養殖產業發現,產、官、學三者連結性很低,但臺灣有很多優質的水產養殖產品,因此,也決定要用電子商務的模式,將臺灣的優質產品推向國際。投入食品教育是蓋博士義不容辭的養殖使命,讓消費者瞭解餐桌上的食物來源,蓋博士也提出了養殖業的五大問題:
1.水與土地資源是寶
臺灣水與土地資源管理非常薄弱,政策是走在產業後面。寒害造成的損失農委會進行補貼,但應將其經驗轉換成應變措施。
2.疾病診斷與預防SOP
在養殖的部分,預防由養殖戶把道德良知關,除了產銷履歷的輔助外,更應該開設安全用藥的課程讓養殖戶了解正確的用藥方法。
3.新物種持續研發
台灣無法跟的地幅廣大的中國、東南亞與中南美洲競爭,也因此不斷開發新物種與新的養殖技術,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如何結合研究單位與民間業者將是產業升級的重要關鍵。
4.替代性飼料是王道
飼料是養殖成本中最高的一個環節,「魚粉」為主要的蛋白質原料來源,但由於海洋資源日益減少,所以成本相對來說更高,目前已著手進行植物性的飼料代替品。不僅降低對海洋的威脅性,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水產養殖的成本。
5.中長期政策通羅馬
養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政策」,總是事後發生才來想解決的辦法。建議臺灣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包括養殖用地及海鮮食品製造與流通的相關經驗!
接著,蓋博士與大家分享他經營海鮮電子商務「好東西購物網」四個秘訣:
1.產品獨特,唯我獨尊
要有不同以往的商品,還要有跨領域的行銷模式。以蓋博士自己他先做海鮮食物教育,進而推廣自身獨家產品。
2.產品產地追溯
消費者不明白魚的來源,所以產銷履歷、產地證明在近期為大家所重視。
3.產品從養殖→捕撈→加工,程序公開透明
消費者也要學習如何分辨加工與非分工產品。
4.培養消費者擁有正確的海鮮食育文化
捕撈魚類與養殖魚類約有80%的消費者是無法分辨的,所以,要從源頭開始建立正確的概念,才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