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新科技、新技術、新應用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新科技、新技術、新應用

紀錄:陳怡彣

不要假裝自己知道未來,因為商機成立與否始終由市場來定論。不過,我們可以透過縝密觀察及換位思考來模擬使用者可能產生的行為。如果能借力使力,將新科技透過新技術移植,加上不斷嘗試,必能讓產品有舉世驚豔的「新應用」!

侯鈞耀先生主修工業設計,大學二年級開始外接專案執行,畢業後至新竹科學園區擔任產品設計師;爾後加入前瞻技術研發中心,參與各式新科技發想、將新技術應用於智慧型裝置。Howard豐富且與世界同步變革的職場經驗,懷抱創業熱情至WokFace_Taipei分享。今晚,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起參與學習世紀變革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新科技、新技術以及新應用!

【講題一】介紹


創業過程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怎麼知道消費者要什麼?」據過去觀察,該如何準確抓住使用者的傾向,一直是產品研發的焦點。當我們都還興致勃勃的預測著趨勢,討論新產品發表走向時,WokFace創辦人老潘有言「萬物生長,不要假裝自己知道未來。」有如當頭棒喝!讓我深深感悟創業即為萬物生長的一環,及對任何事物切忌勿失去自我理智選擇,亦不該隨媒體炒作而妄下判斷。如果想知道具體作法,可以觀察自己的使用行為,那無非是最貼切的解答!底下分享「技術成熟度曲線」的概念:

1. 科技誕生的促動期(TechnologyTrigger):

終於突破最艱困的研發時期,準備量產,但隨著媒體非理性的渲染、過度報導,成功案例僅是少數。

2. 過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Inflated Expectations):

呈現爆炸成長期並出現競爭對手,但對於失敗,有些公司採取了補救措施而大部分卻無動於衷。

3. 泡沫化的底谷期(Trough ofDisillusionment):

歷經多方扎實重點試驗,對此科技的限制有客觀的了解,不但成功並能存活的經營模式逐漸成長。

4. 穩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Enlightenment):

在此階段,有新科技的誕生,在市面上受到主要媒體與業界高度關注。

5. 實質生產的高峰期(Plateau ofProductivity):

新科技產生的利益與潛力受市場青睞,使用者為支援此經營模式的最大買家,除了持續研發新技術外,方法論經過數代的演進,進入成熟的階段。

「 不要假裝自己知道未來 ,商機還是在使用者身上。」以下,藉由回溯歷史上錯誤例子證實「不要假裝自己知道未來」的重要性:

1878年,西聯電報預測電話不能夠作為正式通訊工具。

1901年,機械無法在空中飛行,因為機械重於空氣。

1932年,愛因斯坦指出,沒有證據證實核能可以被獲得。

1936年,紐約時報估計火箭無法離開地球。

1939年,英國首相推斷核能不能製造大殺傷力的武器。

1946年,電影製作人認為電視會很快被淘汰,因為盯著很疲倦。

1949年,科學期刊預測電腦重1.5噸,有千條真空管。

1954年,美國國家癌病學院認為,吸煙占肺癌原因無足輕重。

1957年,天文學家稱人類登陸月球遙遙無期,並指太空旅行是癡心妄想。

1965年,人工智慧創始人預測機器於1985年便可代替人類做任何事

1981年,微軟創辦人估計,沒有人需要使用超過637KB的個人電腦。

【講題二】相互對談


對談主題1:為什麼使用者經驗這麼重要?

近期在科技演進下,使用者經驗人人皆知,但商機源自「抱怨」。不過有一個陷阱是,若想透過使用者反饋問卷,在問卷產生的當下已經掉入問卷設計的前提,如果要產生新技術上的新應用,應當要抽離刻版印象,用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冷靜觀察!著名的例子是,當亨利福特先生問:「您需要什麼樣更好的交通工具?客戶:「一匹更快的馬。」其義是:使用者經驗具有高參考價值,且消費行為是會改變的。

對談主題2:如何應用使用者經驗來做創新?

最好的方式是:換位思考。不同的思維方能有破壞式創新的成果!若把使用者經驗綁住,則改變是有限的。賈伯斯將an ipod、a phone、aninternet communicator三者合而為一成為iphone,就是改變產品特色不改變使用者經驗的例子。我們生活中金融往來的行為模式,即為雲端模式前身,因為我們覺得從各種不同管道提領資料是一件平凡的事。透過觀察人類行為中早習以為常的舉動,拿下搶灘的勝利。當然也有其他例子(EX:削價競爭、推出限量以搶攻市佔率…等)但企業應以使用者經驗為前提的創新才是永續之道。

對談主題3:如何從其他領域的經驗複製到新應用的領域上?

鑑往知來很重要!新領域及新產品,以googleglasses簡單歸納停產的原因如:最初戴眼鏡的行為是為了解決視力的問題,儘管後來延伸到造型搭配,但在穿戴眼鏡科技上,加上過多功能對生活反而增加繁複性。扁平式創新如:Google倡導每個人用五分之一的個人時間做創新,但真正的創新產出有限;專注性創新:日本職人精神,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專注型創新與扁平式創新各有利弊,但個人觀察認為專注型創新比起扁平式創新更有價值及永續性。

對談主題4:如何從使用者經驗觀察競爭對手

觀察其企業策略管理、成功企業必有個性鮮明的文化。從過去行為與財務報表,來推測對手的下一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高敏銳的使用者經驗觀察搭配策略,將市場掌舵權操之在己,魔鬼藏在細節裡即說明這個道理!

對談主題5:產品如何商業化、以及其中的困難點

以將上市APPLE WATCH為例,產出後是否持續製造將面臨挑戰。穿戴式裝置適合對象在B2B。物聯網思維:「羊毛出在豬身上,狗會買單!」因為O2O的管理難度,導致營運成本增加,近一年來以物聯網起家的企業已發生些轉折。電子商務亦是馬不停蹄的在電子商務市場裡找新出路,主要有營運成本考量。室內地圖及室內導航(Indoor Navigation)可望將在流通業創造出新的銷售模式與想像空間!

有了以上五點的細部對談,覺察整體環境及商機的思考及判斷將更清晰!

【講題三】人工智慧技術分享


邀請鄭博士及花博士分享:進化的人工智慧技術

>>簡述

Facebook的臉部辨識系統、指紋鑑定、工業機器人、聲音辨識…這些皆為人工智慧的一環。人工智慧簡單來說即為:讓電腦跟人一樣聰明。

 

>>內容

1. Big Data

運用演算法大量的過濾及分析各式數據,結合統計科學以及程式語言讓數據不單只是字面上的差異,在創造出利用價值後,透過修正數據演算結果使之更加精確。

2. Deep Learning

找出眾多的大數據,建立有效的程式碼,透過演算法建立MODEL、SOP…,input藉由程式碼在模擬原人腦在神經元相互交錯下,產生新的output。但遇到很大的困難是時間上的障礙(結果的產生幾週至幾個月),如何加速其產生結果?延攬懂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發工程師,試圖解決這樣的問題。

3. Video Sharing

Windows公司在2014年高峰會上,展示透過拍照狗的相片,辨識出動物及品種。

>>展望

當技術漸趨純熟,透過人工智慧辨識系統結合Smart Phone的普及,強化3C產品與人類間的互動。但如何避免被駭客入侵,建構App與Service之間強而有力的治安系統,亦不可忽略。Big Data的正確性是人工智慧關鍵的一環,就像教育孩子投入的心力般,觀念越正確,指令越清晰,經由程式語言Deep Learning的結果將更貼近人性!

>>實驗:現場拍照筆電現場辨識,不到10秒即出現notebook字樣於屏幕上!

【講題四】創業經驗分享


創業不只是辛苦而是「非常辛苦」,但同時也是人生另一種滿足。創業就是要挑戰很不同的事。「小確幸」三個字留在媒體螢幕看看就好,技術的養成需要時間、消費者教育需要時間、企業的茁壯也需要時間,在科技快速變化的時程演進裡,精雕細琢亦不可忽視!與各位分享蔡文勝先生曾說:「平庸的人是為了吹牛而吹牛,牛逼的人會為了吹過的牛而奮鬥。」

【延伸閱讀】

假定你不是約伯斯,怎麼做好用戶調研呢?

http://www.36kr.com/p/217518.html

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市場調研?

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125857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