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生鮮電商創業之路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生鮮電商創業之路

紀錄:鄔怡然

【前情提要】
從市場角度來看,大陸約13.5億的人口數,將近台灣60倍,是非常吸引人的數字;對民生消費品而言,人口就是商機,人潮等於錢潮。試著想像:若13億人口中的十分之一,每年跟公司買1件「商品」,1件賺台幣1元,以慣用語來說這便是「僅1年就能賺1個億」。但事實卻非如此,兩岸社會與消費文化差異,造就截然不同的商業環境,商機看得到,卻不一定吃得到,許多環節、「眉角」若非親歷,是無法想像的。
黃文弘在2008年成立水果垂直電商「鮮果日誌」,是早期即投入此領域的一員。2010年抱持著對大陸生鮮產業的憧憬,憑藉著自幼耳濡目染,對鮮果行業的瞭解,以及台灣水果在大陸的品牌優勢,支身前往廣州開拓鮮果生意,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賠光募集而來的數百萬資本,鎩羽而歸,還欠下一身債務。
文弘沒有被此次失敗擊倒,回台後秉持著不服輸的精神,繼續拓展鮮果事業,隨著台灣電子商務的崛起,文弘順勢將業務延伸至各大電商購物商城與平台。文弘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前往大陸發展!」他堅信,少做一些錯誤的決定,就能靠成功更近一點。
「懂得為何失敗,才知道如何成功」文弘如此看待他寶貴的大陸經驗,學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想知道他的大陸經商之行為何失敗?做了什麼錯誤的決策?兩岸的生鮮市場又有什麼樣的差異?一起來聽文弘的創業故事,從中得到借鏡,往成功之路邁進。

【講者簡介】
黃文弘,鮮果日誌、宏一媒體創辦人,就讀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博士班。擔任淡江大學經濟學兼任講師、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農業顧問。從傳統水果批發商到鮮果垂直電商,黃文弘利用實體經營的優勢,打造精緻且客製化的服務流程,開創網購市場精品水果藍海,並踏入咖啡與堅果市場,以品質、分享為核心,擴大他的生鮮電商事業。

【現場實錄】
文弘說他是抱著來講自己故事的心態來參加這次例會,如果你對這個議題產生幻想,覺得文弘會分享很多華麗漂亮的內容能讓你以後避免失敗的話,以下可能會讓你失望。但這的確是一位年輕人真實走出去,嘗試大陸水果市場,最後失敗而歸的經歷。
「為什麼做農業?」
文弘在大學及碩士班皆攻讀經濟相關領域,原本思考做一個產業分析師,但在研究所期間跟教授接了一個傳統產業升級計畫,便開始關注傳統產業,發覺自己可以運用家裡從事水果相關產業的資源來做點什麼。加上,文弘認為農業是一項未來產業,而經濟與農業的跨界領域值得深入探討,於是萌生水果電商念頭,一路學習農業與商業的相關專業知識。
階段一:農場幫忙
在退伍後,先是回到父親投資的泉鳳農場幫忙,由於從小跟著父母產地跑,也覺得充實而習慣,學習了很多鳳梨知識,比如一顆鳳梨上有多少目(90-100目);了解台灣鳳梨出口情況﹝如2008年時台灣鳳梨外銷為500多噸,外銷的最大市場是日本﹞,之後,到日本沖繩參觀,發現他們將鳳梨苗、小鳳梨等在台灣直接丟棄的農產品商品化銷售,後來更至日本食品展、澳門展銷會、香港蔬果展、韓國食品展等參訪。文弘仔細觀察各國展示銷售的農產品種類、包裝、設計,最終回到台灣,開始籌備生鮮電商。

階段二:鮮果日誌」
2008年底,文弘成立鮮果日誌FruitDays,起初,為了製作出水果包裝盒上的視覺感,前前後後拜訪了至少15位設計師,為的是想找到一位對農業有情感的知音。最後成品不負眾望,鮮明亮眼的禮盒亦成為吸引顧客來買鮮果日誌的原因之一。除了水果,鮮果日誌也開發其周邊產品及送禮服務。

階段三:大陸拓展
經營生鮮電商後有機會接觸大陸市場,到廈門考察,發現台灣水果集散中心,卻多是仿冒的台灣水果,而從泰國菲律賓進口,也前往大潤發、連鎖水果店觀察。而後到廣州在江南水果市場看到馥農企業(註)的辦事處樓,開始萌生前往大陸拓展的想法。
雖然考察發現大陸和台灣是類似的走批發市場的模式,但畢竟很多資訊還未充足,文弘認為要實際觀察才能知道,所以選擇從實體的零售店起家,可以第一線觀察到大陸消費習慣,原本規劃第二步才是引進台灣水果與電子商務的部分。
當時,文弘覺得水果銷售最重要的是物流,所以與從事物流的客家夫婦合夥,雙方積極的尋找店面坐落位置,最後選擇在廣州消費水平較高的越秀區珠光路開始了這份跨海事業,以觀察大陸消費習慣為目的,零售店不賣精品水果,也不賣台灣水果,而是到當地水果批發市場批發水果在店裡零售。
在經營過程中,文弘發現兩岸大眾購買水果的習慣差異,比如台灣每月初一和十五,店面都會買水果供奉,以求生意興隆,而大陸沒有此傳統,在果籃禮盒方面也有差異。爾後,與合夥人之間有些理念上的衝突(如合夥人希望開新店,文弘希望第一家店站穩腳跟之後再說)也從員工得知合夥人夫婦是想學習經營經驗後,自己去開新店。雙方合作模式已出現裂痕,為了不互相拖累,協議結束雙方合夥關係各自發展,但文弘他發展狀況始終未見起色,最後無奈一肩擔起在大陸的拓展,接受失敗的事實,回到台灣。
回到台灣,文弘並沒有意志消沉,仍繼續他的生鮮電商,希望未來的五年能夠開出實體店面,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返大陸市場。很多人常問文弘,那創業失敗了怎麼辦?文弘答道:「當創業失敗時,不但沒有時間傷心更要用最短時間讓損傷降至最低,這時候你會看到自己的極限,值得慶幸的是『所有打不死你的都只會讓你變得更強!』不僅是要繼續上路,之後還是有可能繼續失敗,好的壞的都是創業的必經過程。」這就是文弘失敗的大陸經驗與體會,面對失敗學習如何走對路,從懂得失敗開始了解如何成功。
Q&A
分享結束後文弘被facer團團圍住,Workface Taipei例會以來少有的現象,不知大家是對大陸市場,農業商業跨界還是文弘的經歷感興趣呢?也許我們可以藉由Q&A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以H代表黃文弘先生)

1.以生鮮電商的角度,你如何投放廣告的?
H:有時候靠朋友啦(玩笑)!其實,因為是與很多網絡合作,所以拆分給電商平台。農業上,大家常常想擁有自有品牌,但我是分享給別人,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平台來幫我做廣告的部分,我就省去這部分精力。

2.你觀察到的大陸水果消費習慣與我所知的不太符合,不知是否與開店的時間、地理、消費群有關?
H:我當時賣的中低檔水果,也在廣州比較繁華的區,周圍有中高端住宅。現在覺得當初應該直接去北京或上海。

3.如果以後再進入大陸市場,你會注意什麼?
H:其實我現在的心態是隨緣,當時是很積極的,覺得一定要做出什麼來。現在想還是要緩一緩,很多事情抱持希望,但不會刻意去,有機會都會去嘗試,但要隨緣。

4.當初在大陸為什麼不直接用電商?
H:一是如果做台灣水果,當時大陸的台灣水果電商很多假冒,沒有競爭力;二是如果做大陸水果,更沒有優勢,因為對當地生活習慣不了解。若是在台灣,我生產及銷售都有可以掌握的資源。

5.你在大陸做水果零售時沒有團隊嗎?如果再有機會,是否組建團隊去?有考慮找過創投嗎?
H:當時我的團隊都在台灣經營電商,所以是在大陸找的合夥人。目前對於再去闖大陸市場抱持著隨緣的心態。我創業目前尚未找過創投。

6.你認為開設實體店面的時機在哪裡?面對實體店額外的成本,對應的好處在哪裡?
H:實體店可以補足平日的營收,與線上做更多互動,也有消費者關心水果的產地、銷售點、想上門自取等,實體店可以做很好的展現。成本和利潤間的平衡,要看用什麼方式經營,實體店不一定單賣水果亦可以複合經營,來平衡收支。

7.水果電商在台灣市場多少?現在什麼水果在你家電商賣的好?除了物流,你認為還有什麼是對水果電商關鍵的?
H:不是很清楚規模,因為很多生鮮電商是複合式,如肉類+海鮮+水果。賣的最好還是車厘子(大櫻桃)大陸也一樣。貨源掌握也很關鍵,特別當訂單量大的時候,要找到同等級水果的貨源是需要一定能力。

8.你認為水果可以做24h到貨嗎?
H:我暫時不建議做24h,說句直白的:「做水果沒必要把自己搞成這樣。」為了確保新鮮,我會接單後再進貨,避免囤貨造成巨大損耗。如果真的很想吃水果而不是特定水果,若要做24h運送,從新鮮度來說其實太長了。我個人覺得需求面不大,所以不建議這麼做。
註:馥農企業是台灣一家主營全球水果進出口的貿易公司,創立於1990年。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