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新創公司的數位媒體策略
講者:張天豪、紀錄:李宗翰
If your dreams don’t scare you, they are not big enough.
【前言導讀】
新創公司的數位媒體策略 – urAD共同創辦人張天豪,技術出身的Phil,在網路泡沫化的前夕進入了網路產業,中間經過網路業、電信業、生技業等不同產業的歷練後,意外地開始創業之路,更在因緣際會下投入新興的數位廣告市場,創立了urAD優愛德股份有限公司。
urAD成立之後,積極與全球各大AdNetwork合作,雖說是數位廣告市場的新兵,但在很短的時間就擁有台灣最大的數位廣告流量,客戶群遍及兩岸與東南亞各國。
這次例會,Phil將分享他從數位媒體角度對客戶所做的觀察,以及分析新創公司在面對國內和國外市場時,應思考與規劃的行銷策略、預算分配,並一一剖析各類數位媒體的特性。
“既然創業了,就要挑戰自己沒想過的事”,Phil也將分享創業的歷程與自我的改變,期望與現場的Facer們有進一步的互動。
【講者簡介】
技術背景出身的Phil擅長數位行銷策略、專案管理與系統整合設計,在包括網路、電信、生技與數位廣告等產業界有超過15年的經驗。目前為urAD(優愛德)共同創辦人並擔任商業開發部總監一職,負責國外廣告媒體合作、媒體採購與市場拓展,熟知國際數位媒體的技術與生態,期許更多的企業能勇於跨出台灣,進軍國際市場。
【例會摘要】
1. 創業的鐵門開啟時:
每個創業者的心裏都有一個車庫,想在車庫中打造屬於自己的鋼鐵人。在車庫裡有許多非常好的工具、非常好的技術和非常好的理想,覺得自己可以應付所有的問題。當鐵門開啟時…只會發現一片荒瘠的沙漠跟一條無盡的道路,當看到這種情況創業者就徬徨、無助了,自己的想法明明這麼好為甚麼沒人知道,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資金不足所以無法所很好的行銷方式讓大家知道,開始募資來提升產品的品質與行銷策略,但有時對於公司來說有時候成功募資並不一定是良性的。
2. 台灣環境≠矽谷環境≠大陸環境:
許多創業家會談論矽谷目前的市場狀況、大陸的市場趨勢,但回到現實你待在的環境是在台灣,市場並非如此!台灣有許多很棒創業思維與服務到現在的成長不一定符合期待,這是很多創業者很難以接受的事實,尤其是技術出身的創業家以為把產品做到完美就會有客戶上門是常見的誤解。所以要如何達到市場接受的平衡點上(product/Market Fit),市場的需求才是創業者應該專注的重心。
3. 潛在的機會、客戶的認同:
善用免付費媒體(non paid media),例如:WrokFace、Facebook等…都算是一種免付費媒體,想盡辦法的去增加曝光的機會去尋找可能性的潛在客群,這是創業一剛開始沒人發覺最重要的武器,但這應該是創業第一天就要開始規劃甚至執行的事情,另外利用社群的媒體(Social Media)也可以增加認同感,這個認同感不是來自夥伴或其他的創業者,而是你的客戶!只有他們認同你的事業,他們才會給你機會發展。有了免付費媒體(non paid media)的同時開始就會用一些工具去蒐集一些資料,在將這些資料用於付費媒體(paid media)上來實證市場的反饋,最後可以舉辦實體或虛擬的活動來放大經營上的成果。
4. 創業的行銷策略:
很多人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第一件事就開始想募資、徵才擴大自己的事業規模,是否忘了最重要的「行銷策略」,有人會問:「那不是等我組織以及能力都健全的時候再去規畫就好了?」等到那時就已經來不及了,當有創業的想法的時候就該要先訂行銷策略看是否符合客戶所需要的,再訂的過程中再去修改創業的想法,才不會還沒起步就已經花了許多沒必要的時間與金錢。
5. 跳脫自己侷限的框架:
你現在要去台北車站該怎麼去?可能會以自己過往的經驗去到此地,卻忽略了許多更便利省時的方法,換到了創業上也常如此,urAD在市場和產品策略上和其他的數位廣告公司不同,不沿襲傳統廣告思維,反而在許多點子上有別於其他的廣告公司,有經驗是件好事但並不是一定要那樣去做,需要去考慮所有可能性的答案,討論出最佳的方式。
【例會小結】
1. 新創公司的行銷策略步驟:
Step1→Nonpaid Media:增加曝光機會及聚集潛在TA認同
Step2→Social Media:維繫與TA的互動
Step3→Paid Media:市場實證
Step4→Event:放大成果,檢視初衷
2. 何時該訂行銷策略呢?營運三個月或一年?The answer is Yesterday!
3. 創業就是要很專注在產品及服務,時時檢視:Plan→Do→Check→Action
4. 你想要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期,並不一定是發生什麼問題,而是目標是否正確。
5. 創業要有夥伴,才能讓你專注在各專業領域的經營。
6. 人的思考邏輯跟選擇不一定都是標準答案,千萬別被過去的經驗侷限住。
7. 時勢變化難測,別預設立場,隨時保持可以調整的彈性。
8. 創意家思維,不一定在創業的行為裡展現。重點在於經營你自己,擁有創造性思考,為自己創造價值。
9. 創業應該在乎員工,但不是只照顧"一個"員工,要以公司整體發展為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