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現代美妝與傳統農產結合的品牌定位與發展
記錄:李宗翰Jerry、劉芳伶CoCo
遇到困難,你的決定,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
【前言導讀】
臺大國企系畢業的高材生,從小就非常愛漂亮,總喜歡買些保養品來塗塗抹抹,對於保養品也有許多研究。身為台北人的佳霖,在嘉義就讀研究所時期,常常看到路邊又大又甜的鳳梨,只以一顆五十元的低價販賣,加上當時有保養品創業的想法,於是發想以台灣在地農產品做結合,會碰出甚麼火花呢?開始了一連串的精彩歷程…。
【主講背景】
學歷: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畢業、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
經歷:
●25歲,參加U-STAR 2008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劃創業競賽,獲得經費補助
●26歲,廣告公司AE;同年,離開職場,與同學李坤陽合夥,正式成立「樂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著手進行品牌「北緯23.5」商品的開發與行銷
2015-2012 數位時代人氣賣家100強
2012 經濟部新創事業獎-銀質獎
2012 勞委會微型企業創業楷模
2012 農委會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入選
台北市政府品牌台北Branding Taipei優異廠商
【例會紀錄】
1. 單純的想法,走入新的世界:
在就讀嘉義中正大學研究所時,幾位同學就湊了十萬開始創業,找到一家生技公司進行產品生產合作,但當時保養品的市場非常競爭,主要的紅海保養品就佔了大部分,那時看到日本當地都會有一項特色的農產保養品,台灣的農業市場並未有這樣的先例,當時的理念是,把產品帶入年輕市場並結合農產保養品的概念,於是開啟了創業歷程。
2. 品牌內涵再昇華:
最初想到用「北緯23.5°」的緣由是,當北回歸線飛越地球一圈的過程會經過地球上16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多屬沙漠及草原的地帶,跨越了半個地球的回歸沙漠帶,唯有經過中國南部與臺灣時卻出現了完全不一樣的美景,這一帶林木繁茂,雨量充沛物産富饒,世界的人們稱之爲「神奇的回歸綠帶」。這樣一個概念在品牌的演進裡算是階段性的,從一剛開始最簡化的目的慢慢加入一些多元化的想法,就如「北緯23.5°」品牌最初的概念是把台灣的農產做成保養品,演進至今有一系列的農產多樣化。
3. 了解市場需求,產品內容的簡單化:
品牌強調的「天然」,不添加人工色素、香精、酒精等…,肌膚所不需要的配方,因為對這個市場的認識與了解,一步步的把品牌內涵建構與強化,另外一個「簡單配方」,以少樣多量的概念,一般在保養品產業中植物萃取配方總類繁複,有的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但佳霖希望可以把產品本身各個植物萃取的效果發展出來,增加植物萃取的量,而不強調種類多樣化。最後再加上「新鮮萃取」的技術,讓農產能在最新鮮營養不流失的情況下,保存在保養品中。這些種種的概念與經驗並不是幾個月或者創業起步所規畫好的,而是靠著三、五年的經驗累積、對市場的了解才有今天的成就。
4. 品牌商品開發流程:
上圖藍色區塊為公司主要負責階段,綠色區塊是委託工廠研發製造出商品。
在500多家生技代工廠,品質與種類都不同,需要找到一家核心能力可以符合原料萃取、配方開發條件是非常花時間的。這階段公司的產品開發、企劃與定位很重要,比方說:第一階段,在選擇那些農產品當公司主要研發的保養品,因為最初的理念是「神奇的回歸綠帶」,所以要台灣獨有或盛產的特色農產,就以目前五大農產系列「東方美人茶、米粹、桂竹、紅薏仁、蝴蝶蘭」,在這幾項中再把各項有助於人體的功能特色化,再加上市場目前的流行作為結合與他牌產品的SWOT分析。第二階段,開始發包於各工廠的開發製造及選定工廠的製造產品種類。公司定位鎖定在「319鄉鎮農產」的特色農產、本土盛產與獨有農作去開發。
5. 通路佈建>品牌行銷:
賣甚麼?去哪裡賣?怎麼賣?成為創業的一大議題,這階段強調通路與行銷。 對於大學讀行銷畢業後到廣告公司工作的佳霖,當初的品牌理念很重要!行銷很重要!然而歷經六年創業,經驗告訴她「通路」才是最重要的。剛創業時公司手中並沒有預算去拚曝光量,無法與大牌保養品公司一樣到處上廣告,新品牌是要審慎思考在哪裡可以被看見,我們品牌很幸運在於一剛開始的獨特性與話題上,在前三年擁有「獨特性」優勢,免費的報導與媒體曝光。第一年時月營收只有兩萬,隨之讓銷售量增加的方法就是「通路」。我們是從網路起家的公司,在2009年時商品只有在雅虎拍賣網上,之後陸陸續續增設許多拍賣網站,營收也大幅度成長。
6. 一人多角!開源?節流?
初期創業人手只有自己一人,所以身兼多職,減去不必要的開銷,廠商、記帳、設計等…都由自己去完成,在參加台灣鄉民創業協會認識許多有經驗的前輩,得到很中肯的經驗分享,創業階段有許多事情需要同時處理,所以時間分配也相當重要,在這過程中深深體悟到時間就是金錢。那時碰到創業路上的第一個貴人,QEM男性保養品的創辦人,不但給了她許多創業時所該注意的事項,更給予她一個好的創業環境,把一些瑣碎的事情用錢解決,更專注心力規劃商品的通路策略。
7. 市場通路的選擇:
在通路的選擇以及多寡是要去深思的,並不代表通路多一定好,須考慮到成本與效益。 就如電商來說,建立一個電商通路需要上下架商品的人力、核對商品、與通路談曝光成本,在初期的營收會大幅度提升,但現實問題是你面對的市場有多大,你是在一個小島上並不是像美國或大陸一樣有好幾十億的人口,總有一天市場通路會飽和、當通路數無法達到預期經濟規模時,就必須懂得取捨。
8. 品牌的瓶頸:
開始檢討在2014出現的狀況與瓶頸,分為四點:
· 收斂:網路銷售差的直營通路下架,把庫存賣給經銷商,使現金流與庫存達到平衡點。
· 聚焦:通路營運聚焦在「直營官網」與「海外市場」。人力時間投入以創造品牌內容(content)與經銷商銷售模板、官網行銷媒體投放為優先。
· 外包:批發經銷通路切給經銷商營運(賣斷),降低庫存週轉與現金流風險。
· 擴張:以東亞市場為短期海外發展目標。
對於海外銷售以及品牌視覺上作為調整:
9. 講者推薦的兩本書:
-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簡介:作者諾姆‧布羅斯基本身就是中小企業創業家,開過好幾家公司,經營都很不錯,獲INK雜誌總編輯鮑‧柏林罕報導他協助指導創業人士的故事後,兩人合開專欄,教創業者如何應對與思考,吸引全世界各行各業經營者上門求教;也因為能彙整很多有趣的創業案例,透過作者輕鬆的筆法,使這本書相當好看。
- 成功者的告白(臺灣翻譯:成功者的地雷):
簡介:神田昌典本人在成功的過程中吃過不少苦頭,但這些苦頭未必發生在工作上,有不少是發生在家庭裡。他曾經以為這是自己的特殊經歷,後來輔導過上萬名經營者,發現竟然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曾經走過同樣的路,這一切並不是巧合。於是,他用故事的形式寫了這本絕無僅有的商戰小說,說明「經營與家庭的奇妙因果關係」。
他在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沒有人能只帶著成功全身而退。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會碰上許多暗藏的地雷。這些地雷當然可能是財務、人事、出現競爭對手等種種危機,但是最大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危機,卻往往出現在經營者的家庭:夫妻失和、子女患病、外遇、在事業高峰遭逢意外…即便有再靈光的生意頭腦,也不見得能夠跨越這些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