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有機農二代的接班甘苦談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有機農二代的接班甘苦談

講者:陳柏璋、紀錄:莊文璋、蔡郁姈、陳怡彣

一個人可以走比較快

但一群人可以走比較遠

【前言導讀】

陳稼莊果園的園主是中興大學農學院畜牧系畢業的陳坤生,一位出身自台南縣鹽水鎮坔頭港鄉下、憨直勤樸的農家子弟。1989年受到機緣的引發投入農業,創立了「陳稼莊果園」。

陳坤生因為自身對生態環境的關懷、對有毒物質的排斥,從第一塊田地開始,就打定主意絕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與除草劑,以「無農藥‧自然農業」作為陳稼莊果園的創立理念,成為臺灣有機農業的先行者之一。

陳稼莊果園二代陳柏璋,從小就被老爸騙到田裡抓蟲種樹苗,耳濡目染下也選了與父親相似同為農學院的科系;先後畢業於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與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研究所加工組 。

柏璋將以農二代接班的角度,分享他的接班甘苦談。從為何願意頂著碩士學位返家從農,到返家之後做了什麼樣的改變(田間管理、包裝設計、行銷推廣與異業結盟),及現在遭遇到新的問題及如何去解決(通路為王、成本控管與農業缺工)。

【講者簡介】陳柏璋

2009年退伍後正式返家從農,前三年是陳稼莊果園全職小園丁,當然要從家中最自豪的有機果樹栽種管理學起!

2011年有感於銷售端的疲軟,決定將重心轉移到包裝設計與行銷通路的拓展 。

2013年受邀加入高雄市政府六級化農業的「型農培訓計畫」,成為第一批的「型農」。

2015年「陳稼莊」受邀成為「台積電」嚴選12家「友善土地企業」之一,投入企業社會責任區塊。

2016年由「陳稼莊」把關加工製程的「型農大聯盟」聯名合作商品將會陸續推出,希望能透過「型農」形成一個農業聚落,將各家資源整合,開創農業新格局。因為相信「一個人,可以走比較快,但一群人,可以走比較遠」。

【例會實錄】

<有機理念及突破做法>

陳稼莊果園的園主陳坤生的理念,是以「無農藥‧自然農業」經營有機果園,因為明白果賤傷農的道理,加工成果汁或果醬可以讓有機農産品藏拙揚善,也就是隱藏不漂亮的外表,但卻發揚自身很好的風味。陳柏璋用逗趣突破的角度來介紹家中農場種植的水果。

例如種植桑椹來突破「前不種桑,後不種柳」的迷信,種植乒乓球大小的真正原生種紅心土芭樂,種植原生種的黃皮百香果,種植非常少見俗稱臺灣水果之王的山刺番荔枝,自種檸檬來調製產品的酸度,種米來做米醋,種冬瓜來做冬瓜磚。陳坤生很瘋狂的種植保留臺灣原生種的果樹。甚至曾有客人笑稱,你爸爸是外星人派來保護地球的。

退伍後正式返家從農,回家工作七年,主要是覺得有機健康的産業是符合未來的趨勢與潮流,自已對有機農業有著相當的認同感,再者是希望能傳承並發揚光大父親對有機農業與天然産品的理念與堅持。

<遭遇困難及轉變>

近年來遭遇的困境:包括農村人力老化、通路為王、銷售量成長趨緩、人力成本上漲。尤其是基層勞力斷層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如何導入年輕人力,吸引年輕人返鄉是重要議題。

<創立初衷和起心動念>

陳稼莊倒過來唸即是莊稼陳,莊稼就是指農作物,這也表示是由姓陳的人家所種出來的農作物的意思。因為回鄉所從事是農業相關工作,陳柏璋還打趣地說:「我是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畢業,簡稱是全國獨一無二真正畜牲系畢業的學生。」

因為自身對生態環境的關懷,對有毒物質的排斥,從第一塊田地開始,陳坤生就打定主意絕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與除草劑,以「無農藥­、自然農業」作為陳稼莊果園的創立理念,成為臺灣有機農業的先行者之一。

<天然有機的製作方式及過程>

因為果賤傷農,加工可以讓有機農産品藏拙揚善。農場約14甲,種植作物非常多樣性,固定聘請來田間作業管理的員工約20多人,目前原料百分百都自己種植,擁有自己開設的加工廠,把最好的原料都用來加工做出最好的產品,產品經過加熱殺菌經熱沖填的方式以玻璃瓶盛裝,塑膠類製品在農場以及加工過程中都儘量不去使用。

2009年退伍後正式返家從農,回家工作七年,初回家時不流行青年返鄉創業,大家都勸柏璋不要回家從農,不過還是堅持自己的理念。原因一是覺得有機健康的産業符合未來的趨勢與潮流;二是自身對農業的認同感,因從小就被老爸騙到田裡抓毛毛蟲,抓一隻給一塊錢,雖然最後是芭樂票但是親身參與農業的確是蠻有趣的;三是希望傳承並發揚光大父親對有機農業與天然產品的理念。

<返家後幫忙遭遇到的問題>

經由品牌再造的過程。從原本的簡單黑白字LOGO,進化到後來以圖像表示並且在斗笠裏藏有「陳」這個字。理念是: 以農為本,樸實真誠,包裝也再進化。官網也重新美化製作,另外開始經營陳稼莊的臉書粉絲團,更進一步推廣行銷出自家的理念與特色。

返鄉後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農村人力老化、員工平均年齡超過70歲,而青農返鄉的年輕人大多只想當老闆,並不是真的自己親自來從事農務,造成人力老化嚴重,基層勞力斷層是很大的問題之一。為了要導入年輕人力,透過各式人力銀行,吸引年輕人返鄉從農,因為農場永遠有工作,但由於必須長期日曬的原因,許多年輕人不願投入,目前待最久的員工是四個月,其次是鄉下地方很無聊,缺少新鮮感。

近年市場主要以大型通路為主,加上銷售量成長趨緩、人力成本上漲,總成本也是日益升高,這是要去面對及解決的部分,同時也考驗第二代的心力及能力。行銷的部份透過異業結盟去結合創新之後也希望能找到自己的衛星農場。

陳柏璋負責銷售、記錄、拍照;父親是古早農夫,不會使用科技産品,他們父子透過互補的方式讓農場變得更美好,更希望能吸引志工來採收作物,增加一些農村回憶及體驗。由於目前有機通路只佔整個民生消費市場的10%而已,所以陳稼莊主要是靠微利多銷的原則來銷售,未來希望能開拓非有機通路,外銷比例希望能由7%增加到21%,目前有外銷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與中國,近年來著重開發送禮市場或是客製化的禮盒組裝。

另一方面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到處去各大有機天然食品通路做講座,透過演講方式去傳遞有機理念及個人心得分享,希望讓已經對有機有初步概念的民眾更明白其價值,加入「型農」後有更多的曝光機會,更吸引許多媒體的採訪及報導,被推薦到更多的地方做講座分享。農產加工領域,陳稼莊是臺灣少數真正一條龍式的生產,包含了從自已種植水果原料、産品的生産、產品的銷售,衍生到後來更深層化的服務,包含體驗式行銷、生産者之旅、生産型農場參訪等體驗活動。

2013年受邀加入高雄市政府六級化農業的「型農培訓計畫」,成為第一批的「型農」。受訓約三百人,目前約八十人為核心班底,六級化農業包含了一級原料生産,二級加工以及三級觀光休閒服務。型農夥伴一起參與讀書會,無私的加工專長及通路分享,把每個人的秘訣分享出來,讓農業可以發展更好,希望透過「型農」形成一個農業聚落,將各家資源整合,開創農業新格局。

2016年由「陳稼莊」把關加工製程的「型農大聯盟」聯名合作商品將會陸續推出。

【延伸連結】

按以下"閱讀原文"可連結到陳稼莊果園官網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henJiahJuang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