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如何經營有溫度的社群
講者:江仕超
紀錄:馮鈺媛
【前言導讀】
虛擬社群」一詞在Howard Rheingold於1993年出版的「虛擬社群」一書被介紹。Rheingold認為虛擬社群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並有以下四種特質:1.表達的自由;2.缺乏集中的控制;3.多對多的傳播;4.成員出於自願的行為。虛擬社群的林立,正體現Web2.0所強調使用者為中心的概念,透過社群成員彼此的分享與共創,使得人人皆可在網路媒體發聲。
臉書FACEBOOK 是台灣最大的虛擬社群!在臉書每月15.9億的活躍用戶裡,有超過60%的用戶會在臉書社團裡與他人一起發現新事物,與更多人產生連結,並一同體驗和完成目標。而「產業行銷心劇團」就是一群熱心、用心、善心經營的朋友所匯聚成團。有感於各行業都有默默耕耘的朋友、人士,若能聚集這群”善的力量”,相信不僅對產業交流有幫助,也能在各領域中帶來更多正循環。目前社團內聚集不同産業約五千多名團員。發起人及團長–江仕超,長期關注品牌、電商、社群,並有多年傳產轉型做電商及品牌的經驗。
當經營臉書社團已經是線上社群的顯學,每個社群都有其核心信念,而「產業行銷心劇團」的核心宣言是–「溫度讓劇場更有生命力」。究竟如何經營有温度的社團?如何透過線上交流及線下活動,讓參與度提高及社團活絡?WorkFace Taipei群組1.互聯網與行動通訊,邀請産業行銷心劇團團長 江仕超現身說法,與您分享經營社群的實戰經驗。
【講者簡介】
江仕超
Albert Chiang 長期關注品牌、電商、社群,目前是產業行銷心劇團的發起人及團長。過去曾在運動品、保健品從事行銷工作。有多年傳產轉型電商及品牌的產業經驗。
【例會實錄】
《動力:如何幫助業界理解市場狀況?》
‧產品端不知道市場狀況,過度依賴大廣告公司,易有誤判
‧商品開發之前,必須先從市場上蒐集資料,因為沒有廠商想留庫存
‧客戶背後的涵義才是真正的需求
《社團經營vs粉絲團》
‧社群經營強調人的互動,必須建立社團文化
‧社團打廣告不要偏離主軸
‧社群經營人一開始一定很少,但持續地舉辦活動,就能創造習慣
‧社團新舊人的關係:新人自我介紹後,舊人會帶領,規則建立清楚新人會慢慢適應
《知名度的擴張》
‧多創造知識性文章,讓網友在搜尋google時可以快速搜到
‧不斷加入各群主題,累積一堆朋友,建立第三方口碑,才不會老王賣瓜
‧台灣品牌需增加明確的感受與內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