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土地上文化與商業的未來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土地上文化與商業的未來

記錄:馮鈺媛 /攝影: Tony

《衷情老房子的背景》

○台中近幾年老建築消失得很快,所以想把這些老建築記憶下來。如果現在不拍照紀錄,就不會有人紀錄。家園消失,城市的記憶也邁向崩解了…

○每棟房子都有故事,與生態、季節、產業、宗教都會交錯形成不同的故事,陪伴著我們或者我們祖父母的那個年代的記憶;祖先們帶著夢想的來到這個土地,認真工作蓋起了房子,把所有心血和文化都寄託在房子上了,我們怎麼能如此輕率的拋下? ○記錄房子沒有別的用途,純粹以一個在地者,一個保護的角度,想促使人們感受與思考腳下土地在生命中的記憶

○不做不會怎樣,但做了會很不一樣;所有故事一直都在我們身邊,每天我們生活中經過那麼多房子,有沒有什麼房子是有故事的,你是否又有心情去探訪它呢?

《老房子相關的小趣事》

○記錄老房子有三寶

第一寶:被拒絕-保持好意並且只是記錄,但不一定會被人接受

第二寶:被狗追

第三寶:來不及說再見

○有的小房子很偏僻,很難到達並且會有人阻嚇;有的房子則是一直沒辦法找到主人,會像追女孩子一樣每天去留意房子的狀態,最後終於等到主人,成功獲得首肯去裡面拍照!

○觀察老房子的順序

(一)  材質:大部分的民居建築都是磚頭,而磚頭最怕水,所以需要水泥或石灰保護,可從斑駁的水泥看出年代

(二)  結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建築方式,可分析當時的建築技術

(三)  彩繪:筆法與做法中,都有文化的記憶,而從彩繪的故事中,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社會現況

○從房子的元素可猜測房子的故事,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歲月刷出的色澤,每一個地方都能引起他的興趣,讓他充滿了想像,考察、拼湊當時的歷史,分析每一個的文化背景,這棟建築物的故事就這樣出現了、被保留了

○看到城市的高樓大廈,他都會去忍不住去思考,會不會一百年後會去思考,會有人像他一樣這樣的記錄那些高樓大廈並且猜測我們現在的生活與房子的故事?當這樣想時,所有建築物都在你的鏡頭下搜首弄姿了起來,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了

《創新與懷舊之間的協調》

○雖然鍾愛這些歷史文化的記憶,但每天還是都在面對現實問題;

○大學時中文系教導的是傳承與保留,到了商科研究所卻鼓勵創新;他的每一天,充滿了創新與傳承的拉扯,在關切土地議題時、支持土地革命時又會研究土地招商

○在觀察老房子懷舊之於,他也發現了文化的改變:以前的人都把房子的外觀建築的雄壯威武,把所有元素投擲於房外,而現代人的高樓大廈,把最有價值的東西都藏在建築裡面

○台灣邁入老齡化與少子化,因而更應該要回到故鄉、強調社會福利、社區設計與社會企業。現在的社區設計和社區營造,似乎都是為了觀光和吸引別人,但是應該要讓一個地方適合人居住,才能因為這樣的人性化而吸引別人來再作觀光

○台灣最近旅遊觀光資源貧瘠,各地都是觀光工廠,老屋翻新變成了賺快錢的商業模式,每個人都開始只談後面的產業,卻沒人在意前面的文化;大陸直接拿村落的老房子當民宿,而我們是否能有更多想像?

○大陸現在很強調文化與文創,不斷來台灣記錄文化,如果我們自己再不保存或重視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的文化就乾涸了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