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30歲前成為全方位跨國人才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30歲前成為全方位跨國人才

紀錄:餅哥+鈺媛/照片:暐程

[怎樣是有國際競爭力?]

●跨國人才,是具有「文化適應力」的人。你的優勢應該要能夠跨越國家都被需要,你的能力應該到哪都被認同,才有辦法取得國際競爭力。

●在面對不同國家的人時,如何快速的接受彼此的差異,瞭解對方的文化、了解價值?語言只是個工具,找出共同的相處模式是最重要的。

●留學、工作、實習、交流會等,都是讓你走出國外、看看世界的方式。但不代表出去的人比在地的人優秀,在地的人也不代表不夠國際化,只要具備可以跨文化的能力者都算跨國人才。

●在年輕時去多體驗失敗,成本低。國際化是不可以避免,譬如比價透明,用不同國家的角度去檢視商業模式,才能了解該避免的問題。

●27歲以下的人在世界上佔了50%,jumpstart以及global shapers都是優秀青年組成的,重視青年對未來的影響力

[如何成為跨國人才?]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成為跨國人才,有的人喜歡小小的做;沒有優劣,只是選擇。

●可以積極申請外派的機會,如果在國外工作,要有觀點,要持續跟著世界,不要被世界斷掉。

●如果無法親身前往國外,至少取得的資訊要國際化、多跟人交流,看的東西要夠廣,不然"想成為跨國人才"就無法落實,透過閱讀去得知識,實證去感受重要性。

●以前專長很偏門的人會很難生存,但這個時代最適合特別的事物了!將你的專長極大化,做深度,做創意結合、跟著世界的硬趨勢,去創造議題而不是停留在本質上。

●市場機置是很現實的,你的能力如果不被大家所需要,就會沒辦法堅持下去。你必須自己去找供給與需求。市場可否持久、或曇花一現?必須去思考市場是否能夠有永續性。

●很少人能真的整天做著自己愛做的事然後以之為生,與其刻意想讓自己愛好變成工作,不如喜歡現在正在做的事。

●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跨出舒適圈也許很辛苦,但有痛苦才會有留下更多美。

[台灣人才外流的問題]

●台灣現在幾乎快接近鎖國的狀況,但是外面真的才有廣大的市場;而台灣只是一個小島,沒辦法自給自足,所以走出台灣的跨國能力是絕對必要的。

●為何要害怕人才外流?應該去想,怎麼讓台灣的土地更好。接納更好的公司、吸引更好的資源,在台灣扎根。Base在台灣,讓做的事情是國際化的。

●過去台灣經濟蕭條時是這群留外的人把技術和方法帶回來,帶給我們興盛的!我們要習慣並且保持開放的心去面對市場的流動。

●如果出不去,就一起努力把腳下的土地變得更好。人才是動態平衡,沒有說或是不好,把一個環境做好善,更適合教育/工作,創造更好的創業氛圍。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