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城市論壇前傳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城市論壇前傳

紀錄:郁姈

攝影:Josh Yen、馮鈺媛

wftp1020.png

 

【前言】

時間是相對性概念:過去與未來交錯的現在!

空間是相對性概念:地球與行星交錯的太陽系!

創意是相對性概念:旅遊與農業交錯的文化!

在WorkFace這個虛擬城邦與社群網絡,我們見證了人類的偉大與渺小;每位Facer內在偉大的小宇宙,與外在渺小的個人觀點!

如果每個城市有不同的觀點,如果一個觀點是一個結點,我們試圖將每個結點串連成一條線,將每條線串連成一個面!

或許是很廣泛的議題,或許是不落地的規劃,或許是一場未知的旅程,誰知道我們能創造出什麼呢?

在未知的時間點、在未知的空間裏、在不確定的場域,找到每個城市對於文創、旅創、農創的可能性,以及我們可能共創的小小未來!

如果你也在農業生態與食物安全中找到平衡?

如果你是旅遊的狂熱份子?也在旅遊中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如果你也試圖用文化的力量改變世界?希望找到未來可能改變世界的文化樞紐?

邀請你一起參與這場關於文創、旅創、農創的城市論壇!

這場例會沒有特定分享者,每位Facer都是分享者及參與者!

我們將以世界咖啡的原型,用一個小時分組討論、一個小時凝聚共識,找出台北希望共創的議題!召集文創X旅創X農創各領域Facer,以集體智慧共創可能的議題,找到各城市的結點!

【WF介紹 & Check-In】

由Sunny開場介紹WorkFace,也邀請與會的兩岸朋友一起自我介紹。透過Check-in更瞭解參與者的背景及想法~

IMG_8070.JPG

IMG_8095.JPG

IMG_8118.JPG

IMG_8135.JPG

IMG_8191.JPG

IMG_8240.JPG

 

【主題分享】三位分享者的五分鐘分享,藉由分享者的議題,延伸為世界咖啡館的討論議題~

海鮮博士-蓋玉軒

IMG_8264.JPG

游牧行-木子鵬

IMG_8284.JPG

RTM泛旅遊-鄭瑾瑜

IMG_8270.JPG

【世界咖啡館】將參與者分成三桌進行咖啡館的議題對話,每回合15分鐘,進行3回合的換桌討論,希望藉由分享者的問題釐清及桌長的結論歸納,能逹到對話交流的目的。

IMG_8320.JPG

IMG_8330.JPG

 

IMG_8346.JPG

 

【Check-out】

這次例會是台北年會的城市論壇前傳。透過這場預演活動得到的反饋,城市論壇的執行團隊可以調整細節使活動更好。

特別感謝「上海召集人-小熊」,在例會最後帶領今日執行夥伴進行覆盤,透過共同梳理過程,成為城市論壇更加完美的養分!


2016.10.20 WF TP例會-世界咖啡館復盤/James Hua 小熊

[問主講人]

問題1:對於今天例會,通過世界咖啡這種形式的感受

A: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大家對於自己項目想法的。今天的交流,會比以往的那種論壇講演式的會更有雙向性。可以知道他們的想法,比較深度探討。

B:可以接觸到很多人通過不同面向對我產品的看法。很多時候我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發現其實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交流會得到更多的回饋,對我來說很有益。華人普遍的情況是很少會舉手提問,這樣的形式會自然的產生很多的問題,感覺會比較好。

C:方法本身很好,但是今天效果欠佳,台灣朋友太客氣了。

問題2:會有什麼樣對於環節上的建議

A:在主題設定上,大家一開始不了解以怎麼樣的討論方式進行,所以會有一些彆扭,或者會不知道幹嘛。

B:我覺得很OK,需要通過一定方式,經常把大家拉回到主題上,需要控制得更好。主講人需要控制比較嚴謹一些,不能太發散。

C:如果有可能的話,前期多準備一些資料。大家在理解的同時,會有一些文字的案例,或者能夠看到網站之類的,感受會更詳細。發言的時候,會發現大家不夠聚焦。我自己也沒有往某個方面主導,所以如果往某個方面聚焦會更有效果。

 

問題3:作為主講人對參與者有什麼樣的建議

B:參與者如果事先知道什麼,會有些失去討論的意義,所以參與者對議題有興趣才回來。所以我個人對參與者會比較沒有要求。我希望了解,大家對這個模糊的地帶是哪裡模糊了。我希望知道大家對什麼方面不了解。因為我在自己的產業裡面,所以我覺得很多東西理所當然,所以希望參與者不知道也是一個好處,知道也是一個好處,所以都還好。

希望了解到目前參與者的產業和我現在項目的產業有什麼連接和關係。他們可以稍微提到一些。比如說,他的產業和我的產業之間,有什麼交集或者是有什麼是有機會的。

C:希望參與者再跟多創業和產業的經驗,不然可能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問題4:小桌討論時,目前的人數,你覺得多少會更合適

A:希望比今天的人數可以再多一點

B:差不多這些人,10~15個

C:希望再少一點,6個人左右差不多。總人數控制在10個以內

 

問題5:下一次做世界咖啡,會期待有什麼樣的成果

B:我自己的本身沒有太多的期待,我希望能夠讓大家對陌生的東西有了解,今天是第一步,希望在了解之後,互相的回饋會比較多。還有希望如果更深入的話,準備的內容和時間就需要更多

C:從結果上沒有期待,創業上本身就有各種的未知。也不期待一個論壇會解決什麼問題。但是唯一希望是更激烈更刺激一點,不然這種不痛不癢的討論會浪費時間。

 

問題6:看到這個活動可以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在什麼地方?

B:有更多與參與者之間產業上的交流結合。互相產業間,可以產生一些什麼新的合作。至少有一個幻想和夢想。能不能有機會湊在一起。這個就是大家思考的問題。各行各業之間有個互相的搭配。有多方面的學習才有多方面的接觸。

C:希望有一個事先參與者的篩選。比如說提出參與者提出三個關鍵的問題和建議然後主辦方去看背景和提出的問題是否在關鍵的點上。這樣的討論才會更具有價值。

 

[問桌長]

問題1:作為桌長,今天組織桌內的討論,有什麼感受。

1:我覺得流程是需要再規劃一下。我覺得今天桌長沒有什麼機會太多的去發表個人的意見。桌長只是控制時間的一個鬧鐘而已。

2:我今天也是臨時被定為桌長的,第二個是之前做個這樣的活動,今天給主講人的時間太短,第二個主講人並沒有提出他希望什麼問題被解決。所以一開始我並不知道要讓大家討論什麼,後來才一點點找到感覺。

3.桌長需要和主講人在事前有一些短暫的交流和接觸,才能知道主講人的一些背景風格和預期。

4.做桌長缺少與主講人的了解。有些基礎的數據和預期,對每個成員的背景有了解,我們需要了解的情況更多。目前的準備是不足的。

5.第一次做桌長,主講人對桌長有什麼想法。

6.最後在做總結的時候,單獨留5~10分鐘做整理總結

 

問題2:作為桌長,會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1.事前的了解和準備。

2.事前介紹的時候,需要對整個討論有更清晰的定位,大家是來談戀愛的還是分享個人經驗的,就需要先介紹一下,界定清楚。

3.建議桌和桌之間的距離會更大一點,聲音太雜。

4.事前資料的準備

5.在發生有眾多議題討論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機制去縮小議題,或者是可以排出討論議題的先後順序。不然會有大家都不知道發球機是誰,然後有個人先發球了之後,也沒有一個方向,太過發散之後會蠻難收的

 

問題3:今天最驚喜/AHA/Enjoy的點是什麼

1.今天最想听的是西藏旅遊的Case,很可惜沒有辦法移動過去。所以Enjoy的點是了解到他這麼獨特的人以及這樣的創業方式。

2.兩岸之間的交流,另外,作為Case的分享人,我也蠻想參與到其中去換桌的。

3.個人覺得這樣的活動比較多。對桌長也是一種訓練。所以Aha的感覺是對年輕人有啟發

4.第一次當桌長,發現大家離題之後,可以把主題拉回來

5.今天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成了桌長。剛好這次跟時間賽跑,所以還沒整理好就需要往前跑,還蠻印象深刻的。

6.今天最大的Aha就是見到小熊。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多了一個台灣女婿,而是真的作為同樣的創業者,我有一年台灣的生活經驗,看到台灣朋友的溝通方式和大陸的溝通方式中間的衝擊摩擦和互動特別有意思。對我感覺,這樣有多了很多的互動。

7.今天最Aha的點就是現在的複盤。我沒有預期邊桌長,沒有預期到是怎麼運作,自然跑出來一個方式,今天最後有這樣一個收斂,覺得非常好。對我們23號的準備有很大的幫助

8.第一次和小熊我們只有兩個人開始動筆,其他人都在聽講,我覺得這個就是看到了中間的差異。

9.感覺最有Feeling,作為桌長,我寫下了每個人的感受。我覺得這樣的感覺很棒。

10.我真的當了桌長,然後又被指派做三次結論,所以有衝擊到。我終於知道什麼是桌長。


 

DSC00295.JPG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