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農業鳥事 Going On
紀錄:縉林、攝影:Wei-yih Tao
「關於鬼王劉志偉」
1. 出身於永和眷村。
2. 非農業背景出身,為社會學博士。
3. 編有中華民國第一本「農業百年發展史」及多本「農業野史」。
4. 有感於網路上有太多關於農業和食安的謠言,憤而開始經營臉書專頁「文青別鬼扯」。
「關於台灣人對農業的想像」
1. 幾十年來台灣人對於農業的想像幾乎沒什麼變化
1-1. 想到農業只想到土地、陽光、農民彎下腰、低下汗水等意象。
1-2.以養豬業為例,台灣人認為養豬只是養肥並賣出;在國外已是在做人工皮。
1-3. 台灣人認為農業應保留原始的最好。
2. 台灣人仍停留在台灣農業很強的假象中
2-1. 雖然有些品種真的不錯,但農業強不強不能只關注在好不好吃,台灣在運輸、檢疫、保存等技術上都還有待加強。
3. 幾十年來台灣的農業並沒有在進步,然而整個亞洲國家都在進步中。
3-1.20年來台灣農業出口幾乎無成長,但農產品進口量卻從60億美元增長至150億美元。為全球第十大農產品進口國。
3-2.消費者必須更嚴苛,淘汰劣質產品;而非宣揚多吃國產農產品、過度保護,如此才會進步。
「台灣農業現階段困境」
1. 老在「老、苦、窮」內打轉
苦:做農業真的很辛苦,但農業也有不辛苦的方法來做。看你會不會做。
窮:農業就是白癡就會窮死,動點腦筋就會賺翻。
「關於台灣農業問題出在哪」
1. 地狹人稠:台灣地真的很小,平均一個農夫才一公頃。
2. 氣候不穩:台灣氣候在世界中算很糟,並不適合農業發展,且還常有颱風、地震等天災。
3. 與國際市場接軌程度低:
3-1. 認證規格和國際不同
3-2. 農藥標準落後世界
3-3. 畜產業的消毒水品質落後
4. 不再追求技術:
1980年代台灣農產品開放進口,競爭激烈。政府提出農業零成長政策,大量補貼農業。養成了農民一直種,種不好就讓政府收購的思維。包括菜價常常崩盤等也都和此思維有關。
為了解決這些農業問題,近年來開始提倡文青農業的概念,強調手工、愛、有機等,然而這導致在台灣農業這領域上好像不再追求技術,認為原始才是最好的。
5. 缺乏產業觀:
目前媒體上談農業或回鄉務農等,從來不談到錢,一定會說是為了理念、為了愛等等;然而一個好的經濟行為或產業,不談錢是無法建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