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財務素人如何拿回人生主控權
紀錄:WTJ、攝影:Josh
前言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可以是一句口號,也可以是一種對財務的態度。對一位連續創業、屢敗屢戰的創業者來說,資產管理是切身經歷與經驗的累積,也是創業成敗決勝的關鍵。好生活國際資訊執行董事-林俊廷,將與我們分享財務素人最需要有的基本理財觀點與能力。這包含兩個面向:有形資產管理與無形資產管理。有形資產涵蓋如何解決因財務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生活焦慮,如換工作、結婚、生養子女、投資、創業、置產、退休規劃等。無形資產涵蓋面對AI與自動化的時代,職人要如何把專業能力變現?如直播、製作高含金量的文章&影音頻道、知識產品化、系統化經營知識產品等。
WorkFace Taipei 群組2:資産管理,由輪值召集人Derek主持,將於二月份舉行一系列資產管理相關的主題例會。由個人理財觀點出發,到落實生活的美學經濟,最後來談談區塊鏈的議題。邀請對資產管理有興趣的朋友持續關注參與!
講者簡介
林俊廷 好生活國際資訊(股)公司 執行董事
28歲完成全球五大洲自助旅行。
36歲結束連鎖語言學校經營。
37歲破產並決定學習理財。
37歲到49歲期間投入推廣理財教育1,300場,期間開發過7套理財軟體,並創過4家公司,但都以失敗收場。
50歲因開發出雲端版理財軟體而有了豐厚的財務回報(準備退休!)。
分享內容 ( 以下以林俊廷為第一人稱做分享)
-
人生經歷
我先說明一下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好了。我年輕的時候是一個覺得自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念書的時候是機械科的,不過在18歲那年,因為想要出國旅遊,所以每天都唸英文。原本入學考試才考不到20分的英文,卻因為這個初衷而突飛猛進,後來還因為英文能力好,第一份工作就進去外商公司。就像這樣,我是一個想要什麼就會努力去達到的樂觀主義者。
在當時,因為外商公司的薪資福利非常好,工作一年就有很好的收入,所以我就立刻去完成出國旅遊的夢想,還選擇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去的非洲。雖然覺得那個經歷很精采,但是過程是很驚恐的,機票就佔了旅費的一大半,第一天就立刻去住YMCA,後來也沒有做一些規劃就在非洲生活,一待了就待了9個月。現在回頭想,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無可救藥啊!
從非洲回台灣之後,因為對自己還這麼年輕就能達成這些成就,覺得非常有自信,於是就開始創業了。一開始是開設英文補習班,按部就班地把名聲做好,後來開始有人來談合作,因為年輕氣狂加上十分順遂,就開始做連鎖經營。
只不過,那才是走下坡的開始,我自己懂英文會教英文,但是我不會管理。一開始只有一家點還可以掌控,後來連鎖店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複雜,財務狀況也越來越失控。後來,只好把申請破產,把補習班收起來,也同時背了許多債務。
我36歲的時候,在那個情境下,帶著我的家人,來到台北。
這也是我至今投入財務管理資訊系統開發最大的初衷。現在回頭想想,就覺得對家人很抱歉,因為自己不會管理財務,才讓他們在那段時期一起受苦,所以我希望能以一個【財務素人】的身分,去向大眾說明一些與你切身相關的財務管理,現在我會說自己是一個比較實務的理想主義者,因為我現在懂財務了。因為懂得財務,才能好好掌控人生;因為懂得財務,才能讓自己深愛的人幸福。
-
案例分享
今天會用幾個案例去讓大家理解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今天一定要帶回去一些很重要的觀念:
-
理財是要從計畫開始就做才能去評估方案效益,而不是後面才評估。
-
理財是理流量,而不是看存量。
-
所有理財的規畫都是要讓平衡生活,讓自己快樂。
-
想不用錢,先想,就會找到辦法。
-
跌倒也沒關係,誤打誤撞很好,但是記住,不要試圖改變市場,因為市場會教你往哪裡去。
案例一:張先生的故事
本案例由好生活國際資訊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案例二:職涯策略
本案例由好生活國際資訊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今天跟大家分享家庭財務以及許多理財觀念,希望大家可以能有收穫。在大部分理專人員注重販賣產品的時代,我希望各位了解,用一些好觀念去掌控財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沒有任何人會比你自己了解自己的狀況,理專人員也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去為單一客戶規劃,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去操盤你的人生,理財工具都是幫你達到那些人生目標的武器,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