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打造一個用玩樂參與社會的城邦
紀錄:WTJ、攝影:wei-yih Tao
前言
2013年,太陽花運動讓整個台灣沸騰起來,公民參與霎時間好像變成街頭巷尾的家常,每個人都可以講上幾句。然而,要讓人們真實地把自己對於議題的想法付諸行動,真正創造改變,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看見這樣的現象,我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我們能不能讓公民議題、社會參與的門檻降低,讓人們走入其中,深入理解每個議題的真實樣貌? 讓討論議題、起身行動,就和揪團吃飯一樣的簡單;讓有公民意識的消費,就和買東西自然會選擇順眼的顏色一樣直覺;讓談論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就像討論一部電影劇情一樣輕鬆自在?
「聚樂邦」,是一間把「社會議題生活化」的娛樂設計公司。主要設計開發「議題遊戲」,把工作權益、社區營造、生涯探索等社會與生活議題設計成體驗遊戲或實境遊戲,進而讓消費者能夠理解議題、討論議題甚至參與解決議題的過程。其中「社區探險隊」,選定信義區作為據點,以「都市中的人際關係」作為核心議題,把密室逃脫的模式搬到真實的城市場景當中,讓玩家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親身體驗、理解公共議題,並參與部分的議題行動。
WorkFace Taipei第12群組:教育訓練、心靈成長、自我提升,由輪值召集人怡彣主持,將於三月份舉行一系列教育相關的主題例會。本場例會邀請到聚樂邦共同創辦人-林志育,來分享如何將生活議題設計成遊戲,打造一個用玩樂參與社會的城邦,讓每個人能夠參與社會於無形,並且樂在其中。邀請對主題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參與交流!
講者介紹
林志育,聚樂邦共同創辦人,《當自己的大設計師》作者。
曾參與開發教育型桌遊《夢想之道》與《人生設計局》。2015年起以遊戲與遊戲化的方式推動公民參與。與夥伴設計與執行《社會探險隊》與《社區探險隊:紅線任務》,以社會創新的都市實境遊戲作為手段,讓玩家在遊戲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地探索在地文史故事、理解地方發展的脈絡,未來將進一步針對不同的社會議題,開發出不同的議題遊戲,讓認識議題、參與社會多了一個更有趣又深入的方式。
了解更多:聚樂邦臉書
分享內容 (以下以林志育為第一人稱記錄)
一開始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的成長經歷。我高中的時候念的是師大附中,學校有很多社團及學生會,因此那個時候我就參加學生會一起舉辦活動、策劃校慶等等,那種和別人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奮鬥的感覺真的很棒。後來大學的時候,我進了成功大學,也參加社團,但是卻充滿著挫敗感,因為開始會受限於許多制度及規範,甚至是一些不成文的傳統規矩等等,在高中時,師長及學長姐都教導著我們:「不管你決定要舉辦什麼活動內容,請你要去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絕對不要什麼都沒有想就跟我們一樣,要做就要做屬於你的活動,那才是辦活動啊!」;然而,上大學之後,我覺得非常詭異,為什麼大家在這個環境下都可以接受自己遵從傳統,
因為我始終無法認同這個想法,所以我想了一個方法去突破這個現況。如果今天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勇於突破的環境,也許在這個環境的人就會因此有所創意,有想改變現狀的思維。所以大三的時候我邀了一些認同這個想法的同伴一起拍攝了一個影片教導大家什麼是創意及要如何擁有創意,後來發現創意真的產生了,不過沒有讓創意執行出來真的很可惜,所以我們就開始將這個初衷規劃成一系列的教案,邀請學生一起將創意產生並執行出來,於是開始有一些淨灘改善計畫、塑膠袋回收計畫等等。就因為這樣,我就走上了生活議題化創造的創業之路了。
那開始帶領學生體驗教案的過程中,發現如果有一個模式可以讓學生他們很快樂及有趣的去體驗這件是,應該可以在學生族群傳遞的更快速,那要如何用什麼有趣的方式去讓生活議題化這件事變得有趣,我們團隊經過了各種嘗試後,發現用【遊戲】的方式是最快速讓人能夠提起興趣的,此外,我們還發現遊戲是個可以改變人的事物,常常會讓參與者去挑戰沒有必要的困難,那為什麼要做,則是因為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及樂趣。那如果說我做到現在最期待的就是希望學生們可以透過這個體驗過程享受過程,找到動力,進而觸發他們想要改變現況的熱情。
最後,我回應一下當初我在大學體驗到的那個問題,目前我和團隊所做的就是去扭轉那個環境 – 那個要求你變成跟大家一樣的環境,透過遊戲的模式,將你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重新呈現出來,像是信義區除了是台北市政府、精品百貨及台北101外,他也是台灣少數匯集許多傳統眷村的行政區,我們希望我們下一代可以對我們的生活、歷史及文化等等議題可以有更多了解,激發他們對於自我的認同感,或許經過了這樣的轉換,我們可以體諒更多更多的不一致,當我們社會的環境對於這些不主流的觀點有更高的接受度時,也許我們的環境就可以變成創意友善的環境,為台灣社會帶進不一樣的活水,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