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社企流 iLab,Try it & Do it!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社企流 iLab,Try it & Do it!

紀錄:泰鈞、攝影:永璨

前言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社企流 iLab,點亮社會創業旅程的第一哩路,發掘並培育未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人才,提供支持的環境讓社會企業創業者們全力以赴地嘗試,進而開創更美好的可能。

社企流 iLab:「當你真的開始 Try it,你才是真的走在前往夢想的路上。」

WorkFace Taipei X 社企流 iLab,陪伴社會企業家成長茁壯,成就更好未來!

WorkFace Taipei 第 13 群組:社會創新,邀請到社企流 iLab 專案經理劉玟苓來分享關於社企流 iLab 的故事,說明為何需要一個社會企業的育成計畫,而這份計畫又如何提供社會企業家資源,同時也將分享經歷 2 年她自己的心路成長。

講者介紹

劉玟苓

社企流專案經理

主要負責社企流 iLab 大小事(從各種對外宣傳,招募、記者會、社群活動舉辦,到創業者的保母),目前已在社企流 iLab 一年又六個月,看過 200 多組創業投件題目,經歷第二班、第三班兩期共 34 位創業者的育成,期待與大家分享一些走過的心得。

分享內容(以下以劉玟苓為第一人稱分享)

我是一個比較坐不住的人,我喜歡挑戰新的事情。

嗨!大家好,歡迎各位對社會企業及社企流 iLab 計畫有興趣的夥伴一同來交流了解。首先,我想先跟大家分享關於我的故事。我是劉玟苓,我接觸到新創產業的起因是大學的時候我參加一個創意創業學程,開始了解創業的相關事務,覺得在創業相關領域發展與我自己本身的個性相符合。所以,畢業之後我進入三創育成中心(編按:StarRock,三創育成基金會)工作,學習如何從零開始打造一個育成計畫。後來,我因緣際會接觸到跟編輯相關的工作,於是我和幾位夥伴一起創辦《台味誌》(編按:《台味誌》,一本記錄台灣各種事物的雜誌),而那時候我也開始在社企流服務,負責關於社企流 iLab 的計畫,所以曾經有一年的時間我是兩個工作同時進行,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的事,因此我做得非常開心也很驕傲。

如果做好事卻不賺錢,那還有誰會來做好事?

接下來,我來分享我自己從事社會企業相關產業的心得。如果你問我什麼是社會企業,我很粗略地定義,一間社會企業的起源通常是創辦人看到一個社會問題,非常希望可以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同時希望自己的組織能夠茁壯,茁壯之後能夠解決更多問題,而社企流 iLab 就是希望能夠幫忙這類企業成長的計畫。回歸最初,社企流也是一步一步發展出這個計畫的。最一開始的社企流開展於 2012 年,那時台灣缺乏有關社會企業的中文資訊,大部分只能從外國獲取吸收相關資源,所以社企流開始將社會企業資訊翻譯成中文帶進台灣,逐漸成為社會企業的內容平台。後來我們開展實體活動(編按:社企流論壇),讓更多的社會企業從業者可以有更多被看到機會,同時也讓大眾可以透過更多方式了解社會企業。只不過,當我們越來越有影響力的時候,我們開始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社會企業在早期的時候就結束?」於是,社企流發展出社企流 iLab 計畫。讓更多社會企業創業者在點子發想(編按:Developing an idea: blueprint)、市場測試(編按:Doing it: first market testing)及穩定營運(編按:Going full-time: getting sustainable)的早期階段就能夠得到支持,有機會成長成一個有影響力的社會企業。

由社企流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而社企流 iLab 計畫與英國UnLtd(編按:UnLtd,起源於英國,全球最⼤的社會創業者⽀持平台,音讀為Unlimited)合作,取得其授權也接受過培訓,將期課程內容規劃成台灣團隊適合的模式,幫助台灣社會企業成長茁壯;同時,我們也是GSEN(編按:Glob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Network,串連全球社會創業育成組織的平台)52多個會員之一,透過與各國社會企業交流、分享資訊及串聯資源,學習經驗,讓更多資源可以幫助台灣的社會企業家與團隊。

社企流 iLab 計畫基本上可以分成 Try It 實驗家及 Do It 行動家兩大計畫。Try It 實驗家比較是草創的階段,可能還只是一個想法及點子,未受到市場的測試,甚至連商業模式可能還是雛型,那就可以來試看看 Try It 實驗家計畫。而 Do It 行動家則是有一個穩定的模式、清晰的現金來源及產品架構等等,Do It 行動家計畫可以讓企業規模更大及更有影響力,影響到更多的受益者。回歸到社企流 iLab 計畫本身,我們則是希望透過一個支持環境,讓不同階段的社會企業創業者,在這片土地可以產生更多可能。

那跟大家分享社企流 iLab 計畫覺得一個社會企業家可以具備什麼特質,就是專心致志、積極主動、精實行動、自律態度及認同社群。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接觸大概300個創業計畫的心得,我們希望社會企業創業者是能夠專注的。在創業的初期,可能資源及人力都還不太充足,但往往社會企業創業者會希望解決太多社會問題,這樣會產生資源沒有放在刀口上的風險,因此我們會期待社會企業創業者可以專注一個很清晰的社會問題,可以用什麼方法最簡單、最迅速地解決;而積極主動則是我們會期待社會企業創業者能夠展現身為創業者的精神,社企流可以幫助社會企業創業者為某一個問題連接更多的資源,但是創業者仍需自己去挖掘問題,不該由育成計畫去規劃哪個階段該做什麼事情,甚至我們也非常歡迎創業者可以去申請社企流 iLab 之外的計畫,創業是自己的事,如果自己都不積極主動,很難有人會為你的事業積極;精實創業(編按: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up,起源於作者艾瑞克‧萊斯,Eric Ries,於2011提出的概念)則是社企流 iLab 計畫希望發揮的精神,其精神是指用最小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可能,我們期待社會企業創業者可以把握有限的時間去創造最大的價值,而社企流會陪伴創業者們成長;至於,自律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創業者特質,對創業者來說,創業時每一刻浪費都是成本,因此我們會希望社會企業創業者加入 iLab 計畫後需要規畫好自己的時間,得到應該得到的資源及人脈;最後認同社群則是與社企流本身有關,社企流是一個幫助社會企業家成長的平台,當加入社企流 iLab 計畫後,我們希望平台內創業者都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互相激勵,依據我們的經驗,每一班畢業的創業者們即使結業 iLab 計畫,彼此的連結依舊非常深,我自己覺得是因為在社企流 iLab 計畫裡,學員們的創業階段是接近的,就比較能夠互相幫忙。

由社企流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社企流 iLab 計畫準備好了。為了找到那個對的你!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社企流 iLab 計畫的詳細計畫。目前社企流進行中的計畫是 Do It 行動家第三班的執行及 Try It 實驗家第四班的徵件,由於每一班計畫結束社企流都會蒐集回饋調整後續內容,因此每一班都有不一樣的培訓方法,這邊就簡單說明一下。基本上,社企流 iLab 計畫是由社企流發展出的5P (編按:Passion、Purpose、People、Plan及Profit)規劃而成,提供培訓課程、諮詢輔導、媒體曝光、交流媒合、影響力評估及種子獎金六大元素。

由社企流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培訓課程會提供社會企業創業者們創業路上需要學會的能力,像是法律思維、基礎財務、質化訪談等等,舉例來說,有一個課程是與企業共舞,將會教導社會企業創業者們如何和大型企業對的窗口對接上,對大型企業來說需要發展CSR(編按: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對社會企業來說需要找到資源,只要用對的方式找到彼此,就有機會共創更多連結;而諮詢輔導則是我們定期1個月1次跟創業者聊聊目前的狀況,讓創業者們在忙碌追趕時間時,有機會停下來省思自己的階段及優先順序,重新釐清當下思緒;媒體曝光會藉由社企流平台及友好平台讓社會企業創業者可以被別人看到;至於交流媒合部分,社企流會邀請產業內外的相關人士與創業者們互動,像是:學長姐分享、企業交流及導師交流等等,讓創業者們可以獲得不同層面的支持;社會影響力則會教導社會企業創業者們不只用市值等財務指標去評估一間企業,透過定義受益者、消費者及各種評估工具的學習,讓社會企業找到自我的不同價值;最後,針對 Try It 實驗家及 Do It 行動家分別提供種子獎金,讓社會企業創業者在培育階段有更實際可能實踐的機會。

由社企流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剩下一點點時間,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身的想法。參與許多創業育成的專案中,有兩個容易提早結束的主因,第一個是找不到可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第二個則是創業者為自己留很大的退路。第一個主因社企流及社企流 iLab 計畫都會與創業者一起想方法解決,但是後者原因就真的不是育成計畫可以盡力的部分;但即使如此,社企流 iLab 計畫仍創造當初社企流想要創造的影響力,幫助社會企業創業者在早期就得到支持,像是郭哲佑(編按:鮮乳坊共同創辦人)這些以前參加過 iLab 計畫的人仍持續在社會上創造價值,我想這就是 iLab 計畫會一直持續的重要動力,社企流準備好了,歡迎創業者們一起加入計畫,讓社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未來可能。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