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例會】故事,開啟歷史與大眾對話的大門


workface taipei



【台北例會】故事,開啟歷史與大眾對話的大門

前言

故事創辦人涂豐恩:「好的故事,可以改善現實;而好的歷史故事,讓我們可以認識過去,更能讓我們理解現在,想像未來!」

故事 |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成立於 2014 年。由一群喜歡歷史的人思考如何讓歷史貼近生活,跟著時代一起前進。於是,一個藉由新媒體特性開展有趣、有創意的內容網站開始與日常大眾一起書寫歷史,同時也讓學術及出版不再遠離日常,逐漸成為適合所有人閱讀且值得信賴的知識內容平台。

WorkFace Taipei X 故事,透過歷史開啟對於未來的想像!

WorkFace Taipei 第 5 群:媒體、公關影視與行銷,邀請到故事共同創辦人涂豐恩來分享他的創業故事,分享如何用現代媒體工具讓歷史走進生活,用有趣的方式讓所有人可以從過去中學習,開展更美好的未來,一起來聽聽吧!

講者介紹

涂豐恩

故事 |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

生長於台北,2008 年畢業台大歷史所。2011 年入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班就讀,2014 年成立故事 |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因為喜歡說故事,所以跟朋友們一起創辦故事 |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相信一個好故事,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更相信好的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讓我們認識過去,更能讓我們理解現在,想像未來。期望有一天,能夠以臺灣為起點,一點一滴地描繪出屬於這塊土地的世界歷史。

分享內容(以下以涂豐恩為第一人稱為記錄)

歷史可以很廣泛的。對我來說,歷史像是一種方法,去理解許多事情。

大家好,我是豐恩!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們創辦故事的故事。首先,我先跟大家介紹我自己吧!大學的時候我並不是考進歷史系的,而是管理學院,但因為我對於管理科學沒有那麼多感覺,所以大三的時候,我就轉進歷史系,那個時候老師們還困惑我為什麼轉進來,因為社會風氣會覺得歷史系不好找工作,不太受到歡迎,但我卻覺得歷史幫助我去理解許多事情,讓我可以用不一樣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因此就想要更深入的學習。後來,我繼續研讀研究所專攻醫學及醫療史,這部分想要跟大家分享,其實歷史範疇非常廣泛,我們能夠從歷史去切入各種知識,也可以接觸許多層面,我想這就是我喜歡歷史及用歷史創業很主要的原因,讓我們可以從科學去看待所有事物。因此,接下來就跟大家介紹我們怎麼開始故事的。

起初是我們對現況不滿,所以想去改變現況。

故事一開始是我們想要做一些事,而動機則是我們對某些現況不滿,包括媒體、出版及學術圈。首先說明媒體,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接觸過大眾傳媒產業的工讀,發現不管是從業人員或者一般民眾,大家都覺得媒體亂象越來越嚴重,不夠嚴謹的新聞資訊、自稱專家的未考證人員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無法擁有正確的資訊;此外,台灣社會充滿著國際化焦慮,我們有國際新聞,可是大多數國際新聞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導,一方面深度不夠,多數流於報導但是疏於趨勢的解讀,另一方面跟台灣之間的連結也不確定,報導遠方國家的政經局勢很好,可是對台灣的影響卻無法深入實在很可惜;同時,我們也發現媒體的文化版面消失了,以前報章雜誌還會有副刊,但網路時代報紙消失了,卻沒有保存文化發聲的平台,這其實是很大的危機,我們沒有一個文化支撐,又要怎麼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接下來說明對出版的不滿。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台灣的出版產業萎縮非常嚴重,根據一份 2015 年香港端傳媒的調查,我們國家出版的作品跟 2012 年比起來少了三分之一;此外,排行榜上熱銷的作品,尤其是人文類的書籍,絕大多數是翻譯作品,這邊跟大家分享我覺得很棒的一個觀點,衛城出版社(編按:台灣出版社之一)總編輯莊瑞琳曾經說過:「出版的本質是在地的。即使在全球化如此便利統治我們的時代,出版的深刻本質依舊是在地的,別人的書沒有辦法說出我們的脈絡,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快樂及痛苦。甚至無法幫我們說出什麼是比較好的教育,比較好的政治,比較好的歷史。」

由涂豐恩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我非常喜歡這個觀點,所以看到台灣的出版環境我們是很憂心的,就像是美國人談民主,應該和台灣人談民主是不一樣的,但現在的環境卻塑造成大多數的知識都是別人來告訴我們。最後解釋我們對學術圈的不滿。我在美國唸博士班的一個老師,Steven Shapin(編按:全球知名歷史學家及社會學家)曾經提過一個名詞,Hyper-Professionalism,超專業化。在學術上去做研究的時候就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像我研究歷史,然後我會針對一個特地主題去深化研究,這就是專業化。可是,超專業化的現況就是學術圈上每個人針對某個領域鑽入非常深,沒有人知道別人在做什麼,當我們發表一個學術研究,卻只有 2 、3 個人看得懂,我還曾經聽過發表一篇論文就可能只有7 個人會看的笑話,我覺得這讓我很震驚,一本學術研究可能蘊含一個人一生的結晶,可是學術圈的讀者群有重大的失衡,更糟糕的是當學者忽略的大眾,大眾也會跟著忽略學者,這麼有價值的學術就變得沒有人看了。所以,我和一群朋友都對這個現況都想要去翻轉,我們就在 2014 年 8 月正式開始我們的創業之路,那個時候,我正因為要寫我的博士論文在北海道待 1 年,我們在網路上討論著有沒有辦法用好玩的方式,寫一些能夠讓大家都有興趣讀的故事,於是,我就在北海道的一張小桌子,開始了故事:屬於所有人的歷史,白手起家地開始。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是一無所有地開始,但是想要跟大家分享,創業是非常辛苦的,缺乏資源、資金及人脈,但正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們不會把人力去耗費在做不到的事及沒有那麼急迫的事,因為我們得專注於最值得投入的地方。

有沒有機會,我們可以從生活發現歷史,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剛開始的狀況。從剛剛的分享經過,我們最一開始經營就希望作者寫大家都想看的,而不是他們必須看的(編按:原意為 People want to read, not what they have to read.),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的實驗,如果你默默哼一首歌,然後打出節奏讓別人猜,其實多數的人是猜不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知識的詛咒(編按:The Curse of Knowledge);但是,並不是真的沒人願意瞭解知識,在 2014 年的時候,台灣剛好正在經歷太陽花運動(編按: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台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我們發現時代正在發生劇變,課堂上的知識不再滿足大眾,大眾對於知識是渴求的,但也許多數知識沒辦法讓大眾覺得親近;而那個年代剛好社群媒體模式逐漸成熟,不再像傳統一樣,培養一個媒體需要有編輯、採訪及記者專業;此外,跟大家分享國外案例,美國知名歷史學家 Laurel Ulrich 的著名代表作 A Midwife’s Tale,一本描述 18 世紀美國一個產婆一生的歷史科學研究,透過主角的視角非常詳細地說明那個時代的人們生活、習慣及文化等等,讓大眾發現除了美國革命外,那個時代其他曾經存在過的事實;同時,另一名歷史學家 Mark Elliott 發表 Emperor Qianlong,這本書的介紹中說這是第一本英語世界介紹乾隆的書,用很簡單的文字清楚向完全沒有中國文化概念介紹乾隆這個人的一生,像是乾隆在位 60 年,這本書就說好像現任總統連續當選 15 次,因此,生活的、平民的及從在地人角度出發的歷史知識是有需求的,只要我們用對的方法,所以我們就從跨媒介(編按:Transmedia)及數位媒體(編按:Digital Storytelling)的模式,傳遞生活中你身邊有意思、有興趣及好玩的知識,一步一步地經營到今天這樣的規模。

我們會持續勤前進,用故事連結人產生影響力,讓台灣被放進世界的歷史之中!

剩下一點時間,我想再跟大家分享我們的現在,目前我們聚集一群喜愛歷史的人,透過這群人我們培養一個喜愛歷史的社群,用這個社群去發展一個資訊正確的、群眾可以參與的及大家會喜歡能持續互動的,不只是用網路社群聚集討論,出版書籍傳遞知識,也用實體活動像是小旅行深度走訪,更透過合作和文化部及各縣市的博物館等單位舉辦策展,讓我們連結更多的人。最後,走過這些過程,我自己個人有很深的體悟,以前我會對出版業不滿,但是實際接觸後我發現還是有許多出版業者有著想要創造好事的理想,甚至我也聽到許多教育前線的老師們運用很多好玩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歷史有生活感,不再只剩課本中的帝王將相,期待故事能夠持續創造更多可能,讓知識能夠流動,活在大眾的空氣之中,讓民眾自己重視歷史,喜歡知識,讓台灣有更多的文化能夠被大家重視,故事會繼續前進,謝謝大家!

歡迎關注


Facebook


Youtube


Weixin

聯絡我們 | 問題洽詢&商業合作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